|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7页 |
| 1 引言 | 第17-18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8-42页 |
| ·柑橘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 第18-28页 |
| ·柑橘植物学分类的不同学派 | 第18-19页 |
| ·柑橘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现代技术 | 第19-28页 |
| ·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 第28-36页 |
| ·果树光合特性 | 第28-30页 |
| ·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 第30-31页 |
| ·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 第31-35页 |
| ·今后果树光合作用拟研究的课题 | 第35-36页 |
| ·果树矿质营养元素分布研究 | 第36-42页 |
| ·果树矿质营养生理特点 | 第36-38页 |
| ·果树营养元素的分布动态研究 | 第38-41页 |
| ·果树营养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41-42页 |
| 3 湖南省主要地方柑橘资源的植物学性状及分类意义 | 第42-63页 |
| ·研究方法 | 第42页 |
| ·湖南省主要地方柑橘资源的植物学性状 | 第42-54页 |
| ·枳属(Poncirus) | 第42-43页 |
| ·柑橘属Citrus | 第43-53页 |
| ·金柑属Fortunella | 第53-54页 |
| ·湖南野生柑橘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分类学意义 | 第54-56页 |
| ·湖南是若干个柑橘类种质起源中心之一 | 第56-57页 |
| ·遗传资源在育种中的意义和作用 | 第57-63页 |
| 4 几种柑橘属植物花粉外壁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 第63-6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3页 |
| ·观察结果 | 第63页 |
| ·讨论 | 第63-67页 |
| 5 柑橘类植物叶片的气孔研究 | 第67-7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7-68页 |
| ·材料 | 第67页 |
| ·方法 | 第67-6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 ·气孔密度 | 第68页 |
| ·气孔和气孔器特征 | 第68-69页 |
| ·讨论 | 第69-76页 |
| 6 湖南主要柑橘野生资源的RAPD分析 | 第76-89页 |
| ·材料 | 第76-77页 |
| ·供试材料 | 第76-77页 |
| ·主要仪器 | 第77页 |
| ·主要试剂 | 第77页 |
|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 ·总DNA的提取 | 第77-78页 |
| ·PCR-RAPD | 第78页 |
| ·引物的筛选 | 第78页 |
| ·谱带分析及数据分析 | 第7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7页 |
| ·柑桔总DNA的提取 | 第78页 |
| ·引物筛选 | 第78页 |
| ·野生柑橘资源及栽培品种等23份材料的RAPD分析 | 第78-87页 |
| ·讨论 | 第87-89页 |
| ·供试柑橘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87-88页 |
| ·PCR扩增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的筛选 | 第88页 |
| ·RAPD分析在柑橘资源研究中的可靠性分析 | 第88-89页 |
| 7 柑与橘的分类研究 | 第89-104页 |
| ·柑与橘分类的依据及其结果 | 第89-100页 |
| ·柑与橘形态及孢粉特征的Q型模糊聚类分析结果 | 第89-97页 |
| ·柑与橘的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 | 第97页 |
| ·柑与橘的核型分析结果 | 第97-98页 |
| ·莽山野柑与莽山野橘的植物血清学研究结果 | 第98-99页 |
| ·柑和橘的RAPD分析和花粉外壁、气孔的显微观察 | 第99-100页 |
| ·讨论 | 第100-104页 |
| ·关于柑类的起源 | 第100-101页 |
| ·关于宽皮橘类在分类学上的地位 | 第101-104页 |
| 8 不同类型土壤对椪柑生长结果的影响 | 第104-11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04-105页 |
| ·样品采集 | 第104页 |
| ·分析方法 | 第104-105页 |
| ·结果分析 | 第105-106页 |
| ·不同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 | 第105页 |
| ·不同类型土壤的化学性状 | 第105-106页 |
| ·不同类型土壤对椪柑生长结果的影响 | 第106页 |
| ·讨论 | 第106-112页 |
| 9 椪柑树体营养元素分布研究 | 第112-13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12-113页 |
| ·实验材料 | 第112页 |
| ·实验树的立地条件 | 第112页 |
| ·测定项目 | 第112页 |
| ·样品采集 | 第112-113页 |
| ·测定方法和数据分析 | 第113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113-126页 |
| ·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分布 | 第113-116页 |
| ·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主要矿质元素变化 | 第116-119页 |
| ·不同叶龄叶片矿质元素的变化 | 第119-121页 |
| ·叶片、幼果、落果矿质元素比较 | 第121-122页 |
| ·不同物侯期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 | 第122-123页 |
| ·叶片与花器矿质元素含量比较 | 第123-124页 |
| ·离体器官带走的主要矿质元素 | 第124-126页 |
| ·讨论 | 第126-132页 |
| ·矿质元素的分布动态与生理功能 | 第126-129页 |
| ·椪柑叶片营养诊断的适宜标准 | 第129-130页 |
| ·椪柑施肥标准的参考 | 第130-132页 |
| 10 椪柑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 第132-147页 |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132-134页 |
| ·试验材料 | 第132页 |
| ·试验仪器 | 第132页 |
| ·光合作用日变化测定 | 第132页 |
| ·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 | 第132页 |
| ·光合作用的CO2响应曲线 | 第132页 |
| ·光合作用的温度响应曲线 | 第132-1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34-144页 |
| ·光合作用日变化 | 第134-137页 |
| ·净光合速率对光的响应 | 第137页 |
| ·光合作用的CO2响应曲线 | 第137-141页 |
| ·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响应曲线 | 第141页 |
| ·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41-144页 |
| ·讨论 | 第144-147页 |
| ·椪柑的光合特征 | 第144-145页 |
| ·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复杂性 | 第145-147页 |
| 结论 | 第147-1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1-164页 |
| 致谢 | 第164-165页 |
| 附录1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