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各种金属材料和构件的焊接论文--金属材料的焊接论文--钢论文

高强钢同步预热焊接方法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5页
   ·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特点和焊接工艺第9-10页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分类和应用前景第9-10页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特点第10页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工艺第10页
   ·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的历史和发展第10-12页
     ·国外研究情况第11-12页
     ·国内研究情况第12页
   ·数值方法概述和有限元模拟软件简介第12-14页
     ·数值方法概述第12-13页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介第13-14页
   ·本文的主要任务第14-15页
第二章 焊接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的理论第15-31页
   ·传热学的基本理论第15-19页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第15页
     ·导热基本定律第15-18页
     ·工作表面放热第18-19页
   ·焊接温度场的分析理论第19-20页
   ·瞬态温度场热传导的有限元求解第20-26页
     ·空间域的离散第21-23页
     ·时间域的离散第23-26页
   ·焊接热源模型第26-29页
     ·Rosenthal的解析模式第26-27页
     ·高斯函数分布的热源模式第27-28页
     ·半球状热源分布函数模型和椭球型热源模型第28页
     ·双椭球型热源模型第28-29页
   ·热源模型的选取第29页
   ·材料物理性能参数的影响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同步预热焊接设备的模拟试验系统第31-49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1页
   ·温度传感器的选型和性能介绍第31-33页
     ·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第31-32页
     ·TSEM01-L红外温度传感模块第32-33页
   ·单片机接口电路和程序设计第33-39页
     ·I~2C总线技术及其应用第33-35页
     ·接口电路设计第35-36页
     ·单片机模拟I~2C读温和串行通信程序第36-39页
   ·基于Visual Basic的温度采集通信模块设计第39-42页
     ·MSCOMM控件第39-40页
     ·上位机温度读取程序第40-42页
   ·运动控制平台简介第42-45页
     ·贝赛德三轴运动平台第42-43页
     ·PMAC运动控制卡第43-44页
     ·自制传感器检测跟踪夹具第44-45页
   ·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第45-48页
     ·单点预热热源静止预热温度检测第45-46页
     ·模拟预热焊接过程温度检测第46-48页
   ·运动平台控制语句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ANSYS的同步焊接预热过程的温度场计算模拟第49-69页
   ·Ansys软件的功能简介第49-51页
     ·前处理模块(PREP7)第50页
     ·求解模块第50-51页
     ·后处理模块第51页
   ·ANSYS的热分析第51-54页
     ·热分析分类第51-52页
     ·热分析符号单位和常用单元第52-53页
     ·热分析的初始条件和载荷形式第53-54页
   ·建模第54-56页
     ·几何模型第54页
     ·材料属性第54页
     ·单元的选择第54-55页
     ·网格划分第55-56页
   ·求解第56-59页
     ·添加载荷第56-58页
     ·载荷步设置和循环求解第58-59页
   ·单预热热源静止预热分析计算第59-60页
   ·不带开关控制的同步预热焊接分析第60-63页
   ·带开关控制的同步预热焊接分析第63-65页
   ·大尺寸板同步预热焊接模拟计算、分析实例第65-69页
     ·预热热源与焊接热源距离大小对预热温度的影响第65-66页
     ·双点热源预热第66-69页
   ·本章小结第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0页
   ·结论第69页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复合电刷镀参数优化及镀层性能研究
下一篇:多点输入下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及强度破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