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1.2 位移反分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9-12页 |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反演参数对位移的灵敏度研究 | 第14-20页 |
| 2.1 参数对位移的灵敏度 | 第14-16页 |
| 2.2 灵敏度分析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6-17页 |
| 2.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7-1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岩体本构模型识别的基本原理 | 第20-33页 |
| 3.1 系统辨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 第20-24页 |
| 3.2 岩体本构模型辨识的一般方法 | 第24-26页 |
| 3.3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 | 第26-3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岩体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智能识别 | 第33-46页 |
| 4.1 弹塑性本构模型辨识的理论实现 | 第33-41页 |
| 4.2 弹塑性本构模型辨识的程序实现 | 第41-4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区围岩本构模型辨识与参数估计 | 第46-57页 |
| 5.1 工程概况 | 第46-48页 |
| 5.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 5.3 围岩模型辨识与参数估计 | 第48-5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