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人脑 | 第9-16页 |
| ·大脑 | 第9-14页 |
| ·大脑各个功能区 | 第11-13页 |
| ·Brodmann分区 | 第13-14页 |
| ·小脑 | 第14-16页 |
| 2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 | 第16-25页 |
| ·MRI基本原理 | 第16-22页 |
| ·原子核的自旋磁化强度和核自旋驰豫 | 第16页 |
| ·磁共振信号的基本类型 | 第16-18页 |
| ·自旋回波(SE)成像 | 第18-20页 |
| ·梯度回波(GE)成像 | 第20-22页 |
| ·fMRI的生物物理机制——血氧水平依赖(BOLD) | 第22-25页 |
| 3 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设计 | 第25-31页 |
| ·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 | 第25-26页 |
| ·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的数学基础 | 第26页 |
| ·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的优化 | 第26-31页 |
| ·估计效率 | 第27-29页 |
| ·检测能力 | 第29-31页 |
| 4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31-41页 |
| ·SPM的数据预处理 | 第31-37页 |
| ·头动校正 | 第31-35页 |
| ·图像融合 | 第35-36页 |
| ·图像标准化 | 第36-37页 |
| ·空间平滑 | 第37页 |
| ·SPM的统计建模和结果 | 第37-41页 |
| ·一般线性模型及参数估计 | 第38-39页 |
| ·统计推断和结果 | 第39-41页 |
| 5 组块实验的事件相关处理 | 第41-46页 |
| ·实验设计 | 第41-42页 |
| ·研究对象 | 第41页 |
| ·MRI扫描方法 | 第41页 |
| ·实验任务 | 第41-42页 |
| ·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 ·结果 | 第43-46页 |
| ·使用组块方法的结果 | 第43-44页 |
| ·使用事件相关方法的结果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