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4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0-13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4页 |
| 一、变链菌标准株及luxS基因突变株的复苏,鉴定与培养 | 第14-19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14-16页 |
| ·菌株和培养基 | 第14-15页 |
|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 ·主要设备 | 第15页 |
| ·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 ·结果 | 第16-17页 |
| ·变链菌鉴定结果 | 第16页 |
| ·涂片鉴定 | 第16页 |
| ·常规生化鉴定 | 第16-17页 |
| ·讨论 | 第17-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二、动态观察变链菌标准株及luxS基因突变株生物膜的形成 | 第19-25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19-21页 |
| ·菌株和培养基 | 第19页 |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 ·主要设备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结果 | 第21-23页 |
|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 第21页 |
| ·AO染色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两菌株生物膜形成的观察 | 第21页 |
| ·两种菌株生物膜标本特点及保存 | 第21-23页 |
| ·讨论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三、在硫限定条件下变链菌标准株与luxS基因突变株生长状况的研究 | 第25-30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25-27页 |
| ·菌株和培养基 | 第25-26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 ·主要设备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结果 | 第27-28页 |
| ·标准株与突变株在不同条件培养基中24h吸光度(A)的差异 | 第27页 |
| ·标准株与突变株在不同条件培养基中48h吸光度(A)的差异 | 第27-28页 |
| ·讨论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四、在硫限定条件下变链菌标准株与luxS基因突变株生物膜厚度的差异 | 第30-36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30-32页 |
| ·菌株和培养基 | 第30-31页 |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 ·主要设备 | 第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结果 | 第32-34页 |
| ·生物膜厚度与平均荧光强度无相关性 | 第32页 |
| ·营养补充对突变株生物膜厚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 ·讨论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1-42页 |
| 附录 | 第42-43页 |
| 综述 luxS基因在细菌代谢组学的相关功能研究进展 | 第43-51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