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洲湾南岸淄河下游咸水入侵调查与研究
| 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0 前言 | 第9-15页 |
| 海(咸)水入侵概述 | 第9-12页 |
|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 第12-15页 |
| 1 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 | 第15-22页 |
| ·海(咸)水入侵调查方法 | 第15-16页 |
| ·物探调查 | 第15页 |
| ·地球化学调查 | 第15-16页 |
| ·海(咸)水入侵研究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 ·本论文采用的理论 | 第19-22页 |
| 2 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 | 第22-31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25页 |
| ·地形与地貌 | 第22-23页 |
| ·气候 | 第23-24页 |
| ·水文 | 第24-25页 |
|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 第25-28页 |
|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31页 |
| ·浅层地下水 | 第29-30页 |
| ·中深层地下水 | 第30页 |
| ·深层地下水 | 第30-31页 |
| 3 研究区咸水入侵现状与评价 | 第31-46页 |
| ·地下水开采历史与现状 | 第31-32页 |
|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32-38页 |
| ·地下水位动态 | 第32-35页 |
| ·水质动态 | 第35-38页 |
| ·咸水入侵调查 | 第38-42页 |
| ·物探调查 | 第38页 |
| ·水质调查 | 第38-39页 |
| ·调查结果 | 第39-42页 |
| ·咸水入侵的成因 | 第42-43页 |
| ·咸水入侵评价 | 第43-46页 |
| 4 咸水入侵趋势分析与预测 | 第46-57页 |
| ·咸水入侵趋势分析 | 第46-50页 |
| ·咸水入侵趋势在不同开采条件下的预测 | 第50-57页 |
| ·咸水入侵减缓阶段起始时间预测 | 第50-53页 |
| ·入侵过程中入侵速度和距离的预测 | 第53-57页 |
| 5 咸水入侵灾害防治措施 | 第57-60页 |
| ·环境条件和基本矛盾 | 第57页 |
| ·咸水入侵防治措施 | 第57-60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建议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