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 引言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补骨脂总黄酮的制备 | 第15-25页 |
| 1 材料和仪器 | 第15-16页 |
| 1.1 原料 | 第15页 |
| 1.2 仪器与试剂 | 第15-16页 |
| 2 补骨脂中总黄酮的制备 | 第16-17页 |
| 2.1 补骨脂药材提取 | 第16页 |
| 2.2 补骨脂总黄酮的富集 | 第16-17页 |
| 2.2.1 聚酰胺柱层析法 | 第16-17页 |
| 2.2.2 硅胶柱层析法 | 第17页 |
| 3 补骨脂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17-23页 |
| 3.1 试验溶液的配制 | 第17-18页 |
| 3.1.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第17-18页 |
| 3.1.2 对照品溶液配制 | 第18页 |
| 3.2 色谱条件 | 第18-20页 |
| 3.3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0页 |
| 3.4 精密度试验 | 第20-21页 |
| 3.5 稳定性试验 | 第21-22页 |
| 3.6 重复性试验 | 第22页 |
| 3.7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2-23页 |
| 3.8 补骨脂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 4 分析讨论与小结 | 第23-25页 |
| 第?章 补骨脂总黄酮改善肥胖相关的糖脂代谢研究 | 第25-58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5-28页 |
| 1.1 仪器 | 第25页 |
| 1.2 试剂 | 第25-26页 |
| 1.3 实验动物及其饲料 | 第26页 |
| 1.4 3T3-L1和C3H10T1/2细胞株 | 第26-27页 |
| 1.5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7-28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8-35页 |
| 2.1 高脂餐诱导肥胖小鼠模型建立 | 第28页 |
| 2.2 药物的制备 | 第28页 |
| 2.3 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第28页 |
| 2.4 小鼠腹腔注射胰岛素耐量试验(IPITT) | 第28页 |
| 2.5 代谢笼与体外核磁共振体脂分析 | 第28页 |
| 2.6 小鼠冷刺激下肛温的检测 | 第28-29页 |
| 2.7 实验动物处理与样本采集 | 第29页 |
| 2.8 血液中相关代谢参数测定 | 第29-30页 |
| 2.9 肝脏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测定 | 第30-31页 |
| 2.10 RNA提取、CDNA合成及RT-PCR | 第31-32页 |
| 2.11 WESTERN BLOT检测分析 | 第32-34页 |
| 2.12 细胞复苏、传代培养及细胞冻存 | 第34页 |
| 2.13 3T3-L1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 | 第34-35页 |
| 2.14 C3H10T1/2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 | 第35页 |
| 2.15 数据统计 | 第35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5-48页 |
| 3.1 补骨脂总黄酮能减轻 DIO 小鼠体重 | 第35-40页 |
| 3.2 补骨脂总黄酮对血糖的影响 | 第40-43页 |
| 3.3 补骨脂总黄酮改善脂肪肝的发生 | 第43-46页 |
| 3.4 补骨脂总黄酮增加 DIO 小鼠能量代谢 | 第46-48页 |
| 4 机制研究 | 第48-56页 |
| 4.1 补骨脂总黄酮促进棕色脂肪产热 | 第48-50页 |
| 4.2 补骨脂总黄酮增加白色脂肪棕色化 | 第50-54页 |
| 4.3 补骨脂总黄酮在体外促进棕色化的发生 | 第54-56页 |
| 5 分析讨论与小结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录 | 第68-79页 |
| 1 引物序列表 | 第68-69页 |
| 2 文献综述 补骨脂黄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 | 第69-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3 发表文章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