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言 | 第1-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基础 | 第9页 |
·制造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部门 | 第9页 |
·制造业不仅是高新技术的载体,而且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 | 第9-10页 |
·制造业的定义和分类 | 第10-11页 |
·制造业的定义 | 第10页 |
·制造业的分类 | 第10-11页 |
2 理论研究 | 第11-19页 |
·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理论 | 第11-14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1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1-12页 |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 第12-13页 |
·那么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是应该强调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 | 第13-14页 |
·主导产业理论 | 第14-15页 |
·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 第14页 |
·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 | 第14页 |
·主导产业的升级方式 | 第14-15页 |
·主导产业的确定 | 第15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5-16页 |
·技术能力、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的发展 | 第16-19页 |
·技术创新与制造业发展关系 | 第16-17页 |
·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模式 | 第17-19页 |
3 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 第19-22页 |
·产业发展的机制 | 第19页 |
·产业发展的途径 | 第19-20页 |
·单个产业的发展途径 | 第19页 |
·产业总体的发展途径 | 第19-20页 |
·产业发展战略 | 第20-22页 |
·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 第21页 |
·产业发展战略的原则 | 第21-22页 |
4 洛阳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洛阳制造业现状 | 第22-23页 |
·已建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体系 | 第22页 |
·构建了一批规模大,生产能力强的全国行业领先企业 | 第22页 |
·培育了一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品牌 | 第22页 |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 第22-23页 |
·洛阳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企业经营混乱,生产效率低下 | 第23页 |
·企业机器设备落后,产品质量水平波动大,缺乏市场竞争力 | 第23页 |
·产品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市场所需 | 第23页 |
·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过剩和“高端产品”短缺的矛盾现象并存 | 第23页 |
·洛阳制造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产业层面的定性分析 | 第23-24页 |
·企业管理层面分析 | 第24-25页 |
5 洛阳制造业定量分析及产业识别 | 第25-32页 |
·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偏离—份额法 | 第25-26页 |
·区位商法 | 第26-27页 |
·数据分析及分析结果 | 第27-32页 |
·洛阳制造业的偏离—份额分析 | 第27-29页 |
·洛阳制造业的区位商分析 | 第29-32页 |
6 发达国家制造业先进经验借鉴 | 第32-35页 |
·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三次转移 | 第32-33页 |
·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战略 | 第33-34页 |
·从战略高度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大计 | 第33页 |
·制造业的行业发展战略 | 第33-34页 |
·竞争优势的企业战略 | 第34-35页 |
7 我国制造业未来若干年的发展趋势预测 | 第35-38页 |
·制造业将出现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 第35页 |
·新一轮的重工业化的出现 | 第35-36页 |
·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强 | 第36页 |
·外贸和外贸对制造业的作用稳定增长 | 第36-38页 |
8 洛阳制造业的SWOT分析 | 第38-41页 |
·洛阳制造业的优势 | 第38-39页 |
·劳动力成本低优势 | 第38页 |
·洛阳科研力量雄厚优势 | 第38页 |
·资源禀赋优势 | 第38页 |
·产业工人优势 | 第38页 |
·雄厚完善的制造业基础优势 | 第38-39页 |
·洛阳市政府的政策强有力的支持 | 第39页 |
·洛阳制造业的劣势 | 第39页 |
·产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薄弱 | 第39页 |
·国有企业比重大,企业管理水平低负担重,生产效率低,缺乏市场活力 | 第39页 |
·外贸带动作用小 | 第39页 |
·洛阳制造业发展的机遇 | 第39-40页 |
·世界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迁移 | 第39页 |
·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持续提高 | 第39页 |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 第39-40页 |
·我国制造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到来 | 第40页 |
·洛阳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 第40-41页 |
·洛阳转型期一系列问题 | 第40页 |
·金融风险较大,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40页 |
·核心技术缺乏,核心技术的引进受限制 | 第40-41页 |
9 洛阳制造业发展战略 | 第41-48页 |
·战略目标 | 第41页 |
·战略重点 | 第41-42页 |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第41页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第41-42页 |
·纺织业 | 第42页 |
·战略措施 | 第42-46页 |
·洛阳市政府要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产业发展支援和配套体系 | 第42页 |
·加快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 第42-43页 |
·采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 第43-44页 |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洛阳” | 第44页 |
·培育和提升洛阳制造业主体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 第44-46页 |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46-48页 |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 第46-47页 |
·发展绿色制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47-48页 |
10 结束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