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子宫内膜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9-27页 |
·子宫内膜在生殖免疫中的地位 | 第9-12页 |
·生殖免疫 | 第9-10页 |
·母胎界面免疫耐受 | 第10-11页 |
·母胎免疫耐受的必然性 | 第10页 |
·母胎免疫耐受机制的学说 | 第10-11页 |
·子宫内膜与生殖免疫 | 第11-12页 |
·子宫内膜的结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 第12-18页 |
·子宫内膜的结构 | 第12页 |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 第12页 |
·子宫内膜的发育 | 第12-13页 |
·子宫内膜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激素以及它们的作用 | 第13-18页 |
·子宫内膜分泌的细胞因子 | 第14-17页 |
·子宫内膜分泌的激素 | 第17-18页 |
·子宫内膜细胞的分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子宫内膜细胞系 | 第18-20页 |
·细胞系的鉴定 | 第19页 |
·子宫内膜的细胞系 | 第19-20页 |
·原代子宫内膜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20-23页 |
·原代子宫内膜细胞的培养特性 | 第20页 |
·培养方法 | 第20页 |
·纯化方法 | 第20-21页 |
·鉴定方法 | 第21-22页 |
·影响原代培养因素 | 第22-23页 |
·子宫内膜共培养 | 第23-27页 |
·共培养的方法 | 第23-24页 |
·套皿(insert)培养法和培养液循环灌流法 | 第23-24页 |
·一种贴壁细胞的共培养方法 | 第24页 |
·子宫内膜共培养的应用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山羊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第27-35页 |
·材料方法 | 第27-29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7-28页 |
·方法 | 第28-29页 |
·子宫的采集与处理 | 第28页 |
·组织消化 | 第28页 |
·细胞分离与培养 | 第28页 |
·腺上皮细胞的鉴定 | 第28-29页 |
·细胞的传代 | 第29页 |
·原代细胞的长时间培养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消化效果比较 | 第29-30页 |
·细胞培养的生长情况及其形态特点 | 第30-31页 |
·性成熟山羊 | 第30-31页 |
·羔羊 | 第31页 |
·细胞鉴定 | 第31-32页 |
·细胞传代 | 第32页 |
·原代细胞长时间培养的形态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消化方法的筛选 | 第32-33页 |
·细胞纯化方法的选择 | 第33页 |
·不同时期细胞生长情况的差异 | 第33-34页 |
·原代细胞的长时间培养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对猪PBMC 转化的影响 | 第35-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页 |
·试验动物 | 第35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PBMC 的分离 | 第35-36页 |
·PBMC 转化试验 | 第36页 |
·结果 | 第36-37页 |
·共培养体系中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情况 | 第36页 |
·PBMC 试验转化结果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共培养方法的建立 | 第37-38页 |
·腺上皮细胞对PBMC 增殖的影响 | 第38-40页 |
·子宫腺上皮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能促进PBMC 的增殖 | 第38页 |
·腺上皮细胞能抑制PHA-P 对PBMC 的增殖作用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试验用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