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课题的提出第11-37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锂离子电池简史第12-13页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原理第13-14页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4-15页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电解质第15-24页
     ·负极材料第15-18页
     ·电解液第18-19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研究现状第19-24页
   ·橄榄石型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进展第24-34页
     ·LiFePO_4的结构及电化学作用机理第25-27页
     ·LiFePO_4制备方法第27-29页
     ·LiFePO_4正极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第29-34页
   ·LiMPO_4(M=Mn,Co,Ni,Mn_yFe_(1-y))的研究进展第34-36页
     ·LiMnPO_4、LiCoPO_4及LiNiPO_4正极材料第34-35页
     ·LiMn_yFe_(1-y)PO_4正极材料第35-36页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6-37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仪器第37-43页
   ·材料合成第37-39页
     ·材料合成原料第37-38页
     ·LiFePO_4的水热法合成第38页
     ·LiMn_xFe_(1-x)PO_4的水热法合成第38页
     ·LiCo_xFe_(1-x)PO_4的水热法合成第38页
     ·LiNi_xFe_(1-x)PO_4的水热法合成第38-39页
     ·碳包覆复合材料的合成第39页
     ·LiFePO_4/C复合材料的固相法一步合成第39页
     ·Li_(1-5x)Nb_xPO_4/C复合材料的固相法合成第39页
   ·材料表征第39-40页
     ·物相分析第39页
     ·表面形貌观察第39-40页
     ·微观结构分析第40页
     ·热重分析第40页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0-43页
     ·电极制备第40页
     ·模拟电池装配第40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0-41页
     ·样品放电比容量的计算第41-43页
第三章 LiFePO_4正极材料的水热合成和碳包覆第43-69页
   ·引言第43页
   ·水热法合成磷酸亚铁锂(LiFePO_4)第43-52页
     ·水热法合成磷酸亚铁锂的表征和形貌第43-48页
     ·水热法合成磷酸亚铁锂的化学反应机理第48-51页
     ·磷酸亚铁锂材料的热分析第51-52页
   ·水热法合成磷酸亚铁锂(LiFePO_4)的电化学性能第52-56页
     ·水热法合成磷酸亚铁锂的容量测试第52-55页
     ·水热法合成磷酸亚铁锂的循环伏安特性和循环寿命第55-56页
   ·LiFePO_4/C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第56-65页
     ·碳包覆工艺及容量测试第56-62页
     ·碳包覆后的循环伏安特性及寿命测试第62-63页
     ·碳包覆前后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第63-65页
   ·水热合成时采用快速冷却工艺试样的电化学性能第65-68页
   ·本章小节第68-69页
第四章 Mn、Co、Ni掺杂LiFePO_4的水热合成第69-89页
   ·引言第69-70页
   ·LiMn_xFe_(1-x)PO_4合成和表征及最佳掺杂量的确定第70-78页
   ·LiCo_xFe_(1-x)PO_4的合成、表征及最佳掺杂量的确定第78-81页
   ·LiNi_xFe_(1-x)PO_4的合成和表征及最佳掺杂量的确定第81-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LiFePO_4/C的一步固相合成第89-107页
   ·引言第89-90页
   ·一步固相反应制备原位碳包覆LiFePO_4最佳合成温度的探索第90-94页
   ·原位碳包覆LiFePO_4最佳合成时间的探索第94-97页
   ·一步固相合成Nb掺杂LiFePO_4/C复合材料第97-102页
   ·水热法和固相法合成LiFePO_4/C性能差异的原因探索第102-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9页
附录Ⅰ.博士生学习期间完成的论文与专利第119-120页
附录Ⅱ.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M9的嵌入式移动多媒体终端设计
下一篇:上海市娱乐体育建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