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储蓄的公共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2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5页 |
| ·养老保障制度的国际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 ·我国养老保障的实践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个人养老储蓄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 第15-16页 |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6-17页 |
| ·积极福利政策 | 第17-18页 |
| ·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 ·研究分析框架及方法 | 第21-26页 |
| ·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页 |
| ·研究基本思路 | 第22-23页 |
| ·论文写作框架 | 第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 第2章 我国养老金制度现状分析 | 第26-35页 |
| ·政府养老金计划的保障能力 | 第26-32页 |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确定 | 第26-27页 |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分析 | 第27-30页 |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 ·非政府养老金计划的发展 | 第32-35页 |
| ·企业年金 | 第32页 |
| ·我国个人养老储蓄 | 第32-35页 |
| 第3章 个人养老储蓄的公共价值 | 第35-56页 |
| ·个人养老储蓄与收入和消费 | 第35-39页 |
| ·个人养老储蓄与人口老龄化 | 第39-43页 |
| ·个人养老储蓄与家庭养老功能 | 第43-44页 |
| ·个人养老储蓄与养老保障体系 | 第44-46页 |
| ·个人储蓄养老与资本市场发展 | 第46-50页 |
| ·个人养老储蓄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矛盾 | 第46-49页 |
| ·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对资本市场的促进作用 | 第49-50页 |
| ·个人养老储蓄与金融体制改革 | 第50-56页 |
| 第4章 发展个人养老储蓄计划的必要条件 | 第56-68页 |
| ·政府承担相对担保责任 | 第56-60页 |
| ·政府责任的演变 | 第56-58页 |
| ·典型国家政府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责任比较 | 第58-59页 |
| ·从我国养老保险本身的思考 | 第59-60页 |
| ·激励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60-63页 |
| ·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 | 第60-61页 |
| ·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 | 第61-63页 |
| ·依法建立受托人制度 | 第63-65页 |
| ·信托制度是养老金管理的必然选择 | 第63-64页 |
| ·养老信托法律的规范 | 第64-65页 |
| ·成熟的中介和金融市场 | 第65-68页 |
| ·建立和完善金融中介市场的必要性 | 第65-67页 |
| ·国外金融市场的经验借鉴 | 第67-68页 |
| 第5章 个人养老储蓄计划的制度安排 | 第68-77页 |
| ·个人养老储蓄计划设计目标和原则 | 第68-69页 |
| ·对各商业主体参与个人养老储蓄业务的利弊分析 | 第69-72页 |
| ·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基金的组织管理模式 | 第72-74页 |
| ·个人养老储蓄金托管模式 | 第72页 |
| ·个人养老储蓄金管理模式 | 第72-73页 |
| ·投资管理模式 | 第73-74页 |
| ·个人养老储蓄金监管模式 | 第74页 |
| ·个人养老资产功能账户设计 | 第74-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第6章 个人养老储蓄计划模拟案例 | 第77-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附录A 典型国家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情况 | 第85-90页 |
| 附录B 居民主要储蓄动机排序表 | 第90-92页 |
| 附录C 生命周期中的资产分布 | 第92-9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