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4页 |
·课题背景 | 第9-13页 |
·国内外的排放法规现状 | 第9-11页 |
·B231 发动机技术现状 | 第11-13页 |
·欧Ⅱ排放达标的主要技术措施 | 第13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柴油机降低排放和性能优化的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柴油机和汽油机排放主要成份的差别 | 第14-15页 |
·柴油机过量空气系数φ_a对柴油机有害排放的影响 | 第15-16页 |
·柴油机排放和性能优化方案及技术 | 第16-22页 |
·进排气和燃烧系统 | 第17-18页 |
·燃油喷射系统 | 第18-19页 |
·废气再循环 | 第19-20页 |
·排气后处理 | 第20-21页 |
·柴油机燃料的改进 | 第21页 |
·新的燃烧概念 | 第21-22页 |
·柴油机排放控制的对策技术小结 | 第22页 |
·本课题对排放控制采用的对策技术 | 第22-24页 |
第3章 试验装置及测试分析方法 | 第24-30页 |
·试验设备及试验用发动机 | 第24-26页 |
·试验用发动机 | 第24页 |
·试验台架概况 | 第24-26页 |
·试验用燃烧分析仪 | 第26-30页 |
·燃烧分析仪的组成 | 第26-27页 |
·缸压传感器 | 第27-28页 |
·气缸盖测量孔设计 | 第28-29页 |
·上止点的确定 | 第29页 |
·基准压力的确定 | 第29-30页 |
第4章 模拟计算方法及方案优化 | 第30-47页 |
·发动机模拟软件 BOOST 简介 | 第30-32页 |
·B231 发动机建模和调试 | 第32-41页 |
·BOOST 建模过程 | 第32-35页 |
·B231 发动机模拟的拓扑结构 | 第35-36页 |
·模拟参数的确定 | 第36-39页 |
·供油提前角的确定 | 第39-41页 |
·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41-46页 |
·性能对比 | 第41-45页 |
·示功图对比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B231 发动机降低排放及性能优化的试验研究 | 第47-92页 |
·增压器的匹配 | 第47-57页 |
·增压系统概述 | 第47页 |
·涡轮增压柴油机的优缺点 | 第47-48页 |
·改善增压柴油机低速工况性能的措施 | 第48-50页 |
·增压器的优化 | 第50-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燃油喷射系统的开发 | 第57-68页 |
·燃油喷射泵的开发 | 第58-64页 |
·喷油器 | 第64-68页 |
·小结 | 第68页 |
·燃烧室的开发和匹配 | 第68-76页 |
·ω形燃烧室的发展趋势 | 第68-70页 |
·B231 柴油机用燃烧室的匹配 | 第70-76页 |
·涡流比的优化匹配 | 第76-80页 |
·进气涡流的作用 | 第76-77页 |
·进气涡流对排放和性能的影响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页 |
·示功图测量与燃烧特性分析 | 第80-84页 |
·示功图的作用 | 第80页 |
·燃烧特性分析 | 第80-84页 |
·性能优化结果及排放特性分析 | 第84-92页 |
·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第84-86页 |
·开发前后发动机性能对比 | 第86-88页 |
·排放试验结果分析 | 第88-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页 |
声明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