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Fula油田和Moga油田油藏特征和油藏工程研究
前言 | 第1-16页 |
第一章 构造特征 | 第16-28页 |
·Fula 凹陷的形成和演化 | 第16-18页 |
·Fula 凹陷断裂特征和构造单元划分 | 第18-21页 |
·Fula 油田构造特征 | 第21-24页 |
·Fula 三维地震处理和解释 | 第21-22页 |
·Fula 油田构造断裂特征 | 第22-24页 |
·Moga 油田构造特征 | 第24-28页 |
·Moga 三维地震处理和解释 | 第24-25页 |
·Moga 油田构造断裂特征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地层层序与沉积相 | 第28-36页 |
·Fula 凹陷地层发育特征 | 第28-29页 |
·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充填演化 | 第29-36页 |
·层序地层格架 | 第29-30页 |
·沉积充填演化特征 | 第30-31页 |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 | 第31-36页 |
第三章 储层特征 | 第36-41页 |
·Fula 油田和Moga 油田地层发育特征 | 第36-37页 |
·储层特征 | 第37-41页 |
·Aradeiba 储层 | 第37-38页 |
·Bentiu 储层 | 第38-40页 |
·Abu Gabra 储层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流体势与油气 | 第41-58页 |
·流体势理论和方法 | 第41-45页 |
·流体势的概念 | 第41-42页 |
·地下流体的力场及力场强度 | 第42-43页 |
·UVZ 法则 | 第43-45页 |
·水动力油藏 | 第45-51页 |
·美国水动力油藏 | 第45-48页 |
·中国水动力油藏 | 第48-49页 |
·非洲水动力油藏 | 第49-51页 |
·Fula 油田流体势分布特征 | 第51-58页 |
·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 | 第51-56页 |
·Fula 油田Bentiu 压力计算 | 第56-57页 |
·水势和油势的计算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成藏规律及滚动勘探开发 | 第58-78页 |
·油气藏形成条件 | 第58页 |
·成藏组合及成藏控制条件 | 第58-63页 |
·Abu Gabra 组成藏组合 | 第58-61页 |
·Aradeiba 组和Bentiu 组成藏组合 | 第61-62页 |
·油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 | 第62-63页 |
·油藏特征 | 第63-73页 |
·Fula 油田油气藏构造特征 | 第63-66页 |
·Moga 油田油气藏构造特征 | 第66-68页 |
·油水分布特征 | 第68-70页 |
·油藏温度和压力 | 第70页 |
·流体性质 | 第70-73页 |
·滚动勘探开发 | 第73-78页 |
第六章 油藏工程研究 | 第78-121页 |
·国内外携砂冷采的开发现状 | 第78-80页 |
·稠油携砂冷采油藏开发技术 | 第80-90页 |
·稠油携砂冷采机理 | 第80-81页 |
·适宜携砂冷采技术的油藏条件 | 第81-84页 |
·携砂冷采油藏实例 | 第84-90页 |
·Fula 油田油藏地质模型的和数模模型的建立 | 第90-91页 |
·试油试采资料分析 | 第91-93页 |
·油田生产动态分析 | 第93-98页 |
·油田开发方案 | 第93-94页 |
·油田开发生产动态 | 第94-98页 |
·直井产能及开发效果分析 | 第98-105页 |
·米采油(液)指数法 | 第98-102页 |
·采油强度法 | 第102-105页 |
·直井开发的数值模拟机理研究 | 第105-114页 |
·出砂对近井地带的影响 | 第105-110页 |
·单井底水锥进模型 | 第110-114页 |
·水平井开采可行性研究 | 第114-121页 |
·Fula North 水平井适用性筛选研究 | 第115-116页 |
·水平井水平段位置、方位的确定 | 第116-117页 |
·水平井数值模拟 | 第117-119页 |
·生产实施效果 | 第119-121页 |
结论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