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行政法论文

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研究

引言第1-8页
第一部分 行政救济时效制度概述第8-25页
 一、行政救济制度第8-12页
  (一) 行政救济的概念及特征第8-9页
  (二) 行政救济的发展历史第9-10页
  (三) 行政救济的种类第10-11页
  (四) 行政救济的作用第11-12页
 二、时效制度第12-15页
  (一) 时效的概念及特征第12-13页
  (二) 时效的效力第13-14页
  (三) 时效制度的作用第14-15页
 三、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第15-25页
  (一) 行政救济时效的概念及特征第15-17页
  (二) 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的参加人第17-18页
  (三) 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的适用对象第18-19页
  (四) 行政救济时效的分类第19-23页
  (五) 行政救济时效的效力第23页
  (六) 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的意义第23-25页
第二部分 行政救济时效制度在我国第25-29页
 一、我国关于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的法律规定第25-26页
  (一) 《行政复议法》中关于行政救济时效的规定第25页
  (二) 《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救济时效的规定第25-26页
  (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行政救济时效的规定第26页
 二、我国的行政救济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6-29页
  (一) 被纳入行政救济的行政行为,法律规定中没有按照行政行为的不同而区分是否设定行政救济时效的限制,这样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救济提起权第26-27页
  (二) 行政救济时效期限的起算点法律规定不明确,实践中理解不一、存在着冲突第27页
  (三) 行政救济时效期限的法律规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第27-28页
  (四) 缺乏关于行政救济时效中止、中断、延长情形的法律规定第28-29页
第三部分 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的域外规定第29-34页
 一、日本的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第29-31页
  (一) 《行政不服审查法》关于行政救济时效的规定第29-30页
  (二) 《行政案件诉讼法》关于行政救济时效的规定第30-31页
 二、美国的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第31-32页
 三、台湾的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第32-34页
  (一) 《诉愿法》关于行政救济时效的规定第32-33页
  (二) 《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救济时效的规定第33-34页
第四部分 确定行政救济时效的因素第34-37页
 一、行政行为的违法程度第34页
 二、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救济提起权第34-35页
 三、社会的稳定性第35-36页
 四、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是有利还是不利第36页
 五、行政主体是作为还是不作为第36-37页
第五部分 行政救济时效制度的完善第37-49页
 一、法律应区分不同类型的行政行为,确定是否设定行政救济时效第37-38页
  (一) 轻微违法的行政行为、一般违法的行政行为与严重违法的行政行为第37页
  (二) 授益行政行为与负担行政行为第37-38页
  (三) 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第38页
 二、应正确认定行政救济时效的起算点第38-45页
  (一) 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时效期限的起算点第39-42页
  (二) 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期限的起算点第42-45页
 三、应正确认定和完善行政救济时效期限第45-47页
  (一) 应完善行政救济时效期限的有关规定第45-46页
  (二) 应正确认定行政救济时效期限第46-47页
 四、应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规定行政救济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情形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后记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暖育雏舍与育雏箱耦合系统热特性与节能技术研究
下一篇:重庆联通数据与固定通信产品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