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 引言 | 第13-25页 |
|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蓝藻水华发生的危害 | 第13页 |
| 藻毒素的介绍与分类 | 第13-15页 |
| 微囊藻毒素在鱼体内的分布 | 第15-19页 |
| MCs 的毒理机制与解毒研究 | 第19-25页 |
| 第一章 鱼体染毒与取样试验 | 第25-26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5页 |
| ·试验动物 | 第25页 |
| ·试剂 | 第25页 |
| ·仪器设备 | 第25页 |
| ·方法 | 第25-26页 |
| ·病理学观察 | 第26页 |
| 第二章 染毒后GST 基因在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分析 | 第26-31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 ·试剂设备 | 第26-27页 |
| ·方法 | 第27-29页 |
| ·总RNA 提取 | 第27页 |
| ·总RNA OD 值、浓度测定 | 第27页 |
| ·总RNA 电泳检测 | 第27页 |
| ·cDNA 第一链反转录反应 | 第27-28页 |
| ·GST 基因的semi-quantitative RT-PCR | 第28-29页 |
| ·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总RNA 纯度与完整性 | 第29-30页 |
| ·GST 基因半定量表达结果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差减杂交文库的构建与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分析 | 第31-53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 ·试验试剂 | 第31-32页 |
| ·方法 | 第32-42页 |
| ·总RNA 提取 | 第32页 |
| ·m RNA 纯化 | 第32-33页 |
| ·m RNA 的浓缩 | 第33页 |
| ·cDNA 第一链合成 | 第33-34页 |
| ·cDNA 第二链合成 | 第34页 |
| ·Rsa I 消化反应 | 第34-35页 |
| ·接头连接反应 | 第35-36页 |
| ·接头连接效率分析 | 第36-37页 |
| ·第一轮杂交 | 第37页 |
| ·第二轮杂交 | 第37-38页 |
| ·第一轮PCR | 第38-39页 |
| ·第二轮PCR(巢式) | 第39页 |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39-40页 |
| ·差减效率分析 | 第40页 |
| ·载体连接、克隆与转化(T/A 克隆) | 第40-41页 |
| ·阳性克隆的PCR 检测 | 第41-42页 |
| ·测序与ESTs 的BLAST 分析 | 第42页 |
| ·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总RNA 定性与mRNA 纯化浓缩分析 | 第42页 |
| ·cDNA 合成与Rsa Ⅰ 酶切效率分析 | 第42-43页 |
| ·差减效率分析 | 第43页 |
| ·差减文库插入片段大小的检测 | 第43-44页 |
| ·测序与BLAST 分析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53页 |
| 第四章 差异表达基因在染毒后各时间的半定量表达分析 | 第53-5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3页 |
| ·方法 | 第53-55页 |
| ·总RNA 提取 | 第53页 |
| ·cDNA 第一链合成 | 第53-54页 |
| ·正反向文库中差异表达基因的PCR 扩增 | 第54页 |
| ·电泳与数据分析 | 第54-55页 |
| ·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讨论 | 第57-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