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创性声明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导论 | 第9-20页 |
| (一) 叙事缘起及死亡哲学 | 第9-12页 |
| (二) 技术追问及死亡伦理 | 第12-15页 |
| (三) 神话喻指及死亡分析 | 第15-20页 |
| 一、历死与说死 | 第20-22页 |
| 二、昧生与向死:怨恨历事与死亡逻辑 | 第22-32页 |
| (一) 生命怨恨与濒临死界 | 第22-24页 |
| (二) 仇恨叙事与死亡开端 | 第24-29页 |
| (三) 命运毕露与踏入死界 | 第29-32页 |
| 三、过渡与绝裂:精神过渡与死亡言情 | 第32-50页 |
| (一) 荒诞约定与死亡联想 | 第32-38页 |
| (二) 技术魅惑与遗忘生活 | 第38-40页 |
| (三) 死亡通道与生命言情 | 第40-45页 |
| (四) “自恋—恋死”与“怨恨—仇恨” | 第45-48页 |
| (五) 生命的“这一半”与死亡的“另一半” | 第48-50页 |
| 四、死亡与复活:穿越死境与渴求复活 | 第50-79页 |
| (一) 生感与死感 | 第50-51页 |
| (二) 复仇休止与渴望复活 | 第51-60页 |
| (三) 穿越绝境与改写死亡 | 第60-79页 |
| 五、受难结语与死亡悲歌 | 第79-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后记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