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 第10-12页 |
| ·制造业基地的相关理论 | 第12-14页 |
| ·产业集群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机遇 | 第17-25页 |
| ·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新趋势 | 第17-19页 |
| ·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背景 | 第17-18页 |
| ·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新趋势与特点 | 第18-19页 |
| ·世界经济史上三代“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与变迁 | 第19-20页 |
| ·第一代世界制造中心的出现 | 第19-20页 |
| ·第二代世界制造中心形成 | 第20页 |
| ·第二代世界制造中心形成 | 第20页 |
| ·第三次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吸收先进技术 | 第20-21页 |
| ·增加投资需求,促进GDP 增长和就业 | 第21页 |
| ·加速本地工业化进程 | 第21页 |
|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优势与可能性 | 第21-23页 |
| ·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成本低 | 第22页 |
| ·迅速成长的经济体,巨大的市场空间 | 第22页 |
| ·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 第22页 |
| ·已形成一批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 第22-23页 |
| ·跨国公司制造环节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向中国转移 | 第23页 |
|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面临的问题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湖南制造业在我国的地位与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定位 | 第25-37页 |
| ·优势产业的评价 | 第25-32页 |
| ·产业综合竞争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 ·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建立 | 第26-30页 |
| ·湖南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总体评价 | 第30-32页 |
| ·湖南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定位 | 第32-37页 |
| ·湖南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 ·湖南制造业的行业结构 | 第33-34页 |
| ·湖南制造业产业集群现状 | 第34-35页 |
| ·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发展定位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形成战略 | 第37-46页 |
| ·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区位选择 | 第37-39页 |
| ·区位选择分析 | 第37-38页 |
| ·湖南长株潭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 第38页 |
| ·区域突破口 | 第38-39页 |
| ·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 第39-44页 |
| ·优势产业链分析 | 第39-43页 |
| ·主导产业的确定 | 第43-44页 |
| ·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布局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实证研究—以工程机械为例 | 第46-63页 |
| ·外部环境分析 | 第46-55页 |
| ·宏观环境分析 | 第46-47页 |
| ·行业环境分析 | 第47-51页 |
| ·竞争环境分析 | 第51-54页 |
| ·内部环境分析 | 第54-55页 |
| ·战略条件SWOT 分析 | 第55-57页 |
| ·优势分析 | 第55-56页 |
| ·劣势分析 | 第56页 |
| ·机遇分析 | 第56页 |
| ·威胁分析 | 第56-57页 |
| ·战略匹配 | 第57-58页 |
| ·战略评价与选择 | 第58-60页 |
| ·产业增长战略 | 第59-60页 |
| ·产业竞争战略 | 第60页 |
| ·产业链带动战略 | 第60页 |
| ·战略举措 | 第60-63页 |
| 第六章 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总体发展战略与对策 | 第63-71页 |
| ·主导产业链的发展与带动作用 | 第63-65页 |
| ·主导产业链带动发展 | 第63-64页 |
| ·产业链的带动发展 | 第64-65页 |
|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 第65-67页 |
| ·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 第67-68页 |
| ·建立适应市场竞争新机制,推行制度创新战略 | 第68-69页 |
| ·发挥政府作用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