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盐渍化土壤生物修复途径及模式--以克拉玛依人工减排林区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 ·盐渍化土壤概况 | 第9-11页 |
| ·盐渍化土壤形成 | 第9页 |
| ·盐渍化土壤的分布与分类 | 第9-10页 |
|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 第10-11页 |
| ·盐渍化土壤修复改良研究 | 第11-15页 |
| ·物理改良措施 | 第12-13页 |
| ·化学改良措施 | 第13-14页 |
| ·生物改良措施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8页 |
| ·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8-19页 |
|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气候和水文特征 | 第18-19页 |
| ·土壤和植被类型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 ·试验样地设置与选取 | 第19-20页 |
| ·数据获取 | 第20-22页 |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盐渍化土壤信息提取与分析 | 第23-31页 |
| ·研究资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研究资料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24页 |
| ·盐渍化土壤信息提取 | 第24-27页 |
| ·确定分类系统 | 第24-26页 |
| ·分类方法 | 第26-27页 |
| ·分类精度评价 | 第27页 |
| ·结果及分析 | 第27-31页 |
| ·研究区盐渍化土壤分布特征分析 | 第27-29页 |
| ·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生物修复模式及其对盐渍化土壤的影响 | 第31-48页 |
| ·研究区盐渍化土壤修复模式 | 第31-32页 |
| ·生态林建设模式 | 第31页 |
|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 第31-32页 |
| ·荒漠植被保育模式 | 第32页 |
| ·植物修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特征 | 第32-38页 |
| ·土壤容重的变异特征 | 第32-34页 |
| ·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特征 | 第34-36页 |
| ·土壤总盐的变异特征 | 第36-38页 |
| ·植物修复模式下土壤养分的变异特征 | 第38-44页 |
| ·土壤有机质的变异特征 | 第38-40页 |
| ·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异特征 | 第40-42页 |
| ·土壤全磷含量的变异特征 | 第42-43页 |
| ·土壤全钾含量的变异特征 | 第43-44页 |
| ·植物修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的变异特征 | 第44-45页 |
| ·植物修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的变异特征 | 第45-4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个人简介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