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低能耗城市住宅设计与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8-9页 |
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9-11页 |
论文的研究范围与目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低能耗住宅设计理念与实践的发展 | 第13-30页 |
·设计基本理念的形成 | 第13-22页 |
·以能源与环境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 | 第13-14页 |
·低能耗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第14-19页 |
·低能耗城市住宅的特征 | 第19-22页 |
·我国低能耗城市住宅的发展 | 第22-30页 |
·我国低能耗住宅的实践工作进展 | 第22-25页 |
·我国现有城市住宅高能耗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推动低能耗城市住宅发展建议 | 第27-30页 |
第二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设计综合条件分析 | 第30-35页 |
·长江三角洲地区概况 | 第30-31页 |
·地理条件 | 第30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0-31页 |
·气候条件与热环境 | 第31-35页 |
第三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低能耗设计策略 | 第35-59页 |
·低能耗城市住宅设计原则与策略 | 第35-46页 |
·设计工作流程 | 第35-36页 |
·设计的控制性原则 | 第36-45页 |
·低能耗设计策略 | 第45-46页 |
·住宅的规划与布局 | 第46-52页 |
·向阳原则——朝向的确定 | 第46-47页 |
·恰当的日照间距 | 第47页 |
·风的控制 | 第47-50页 |
·室外环境优化 | 第50-52页 |
·舒适低耗的居住空间设计 | 第52-59页 |
·体形控制 | 第53-54页 |
·设置内部气候缓冲层 | 第54-56页 |
·内部空间对气流的组织和引导 | 第56-59页 |
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适用技术探索 | 第59-99页 |
·外围护结构优化 | 第59-75页 |
·外墙 | 第60-64页 |
·屋顶的热性能优化技术 | 第64-65页 |
·门窗的保温隔热 | 第65-68页 |
·遮阳设计 | 第68-74页 |
·楼地面的保温 | 第74-75页 |
·太阳能住宅设计 | 第75-86页 |
·太阳能住宅基本形式 | 第75-76页 |
·太阳能住宅设计内容 | 第76-77页 |
·被动式太阳能集热房 | 第77-79页 |
·主动式太阳能住宅设计 | 第79-82页 |
·太阳能光电技术在住宅中的运用 | 第82-86页 |
·低温辐射空调与热泵系统 | 第86-93页 |
·低温辐射空调 | 第86-88页 |
·气源热泵系统 | 第88-89页 |
·地源热泵系统 | 第89-93页 |
·低能耗城市住宅评估 | 第93-99页 |
·建立低能耗城市住宅评估体系的意义 | 第93-94页 |
·国外经验 | 第94页 |
·评价策略 | 第94页 |
·计算机能耗模拟 | 第94-97页 |
·节能效益评估 | 第97-99页 |
第五章 低能耗城市住宅案例研究 | 第99-117页 |
·上海东方城市花园 | 第99-104页 |
·杭州复兴清怡花苑 | 第104-110页 |
·南京聚福园小区 | 第110-117页 |
结语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0页 |
后记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