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地表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及实践
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概述 | 第8-11页 |
1.2 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1.3 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潍坊市)概况 | 第18-40页 |
2.1 潍坊市基本情况 | 第19-22页 |
2.2 水资源及其特点 | 第22-29页 |
2.3 现状年供用水量及水质情况 | 第29-30页 |
2.4 现状年用水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2.5 区域水资源评价 | 第33-37页 |
2.6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7-3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水资源及其优化配置 | 第40-55页 |
3.1 水资源 | 第40-45页 |
3.2 水资源承载能力 | 第45页 |
3.3 可持续发展水利 | 第45-48页 |
3.4 水资源配置 | 第48-50页 |
3.5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含义 | 第50页 |
3.6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目标和方式 | 第50-52页 |
3.7 不同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52-5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保障机制 | 第55-68页 |
4.1 水权与水市场 | 第55-58页 |
4.2 水价形成机制 | 第58-62页 |
4.3 投融资体制 | 第62-64页 |
4.4 建设管理体制 | 第64页 |
4.5 水资源统一管理 | 第64-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水资源优化配置形式 | 第68-76页 |
5.1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供水特点 | 第68-69页 |
5.2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性质及其投资之策 | 第69-70页 |
5.3 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系统规划模型 | 第70-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潍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 | 第76-105页 |
6.1 水库加固工程 | 第76页 |
6.2 引黄入峡工程 | 第76-79页 |
6.3 引牟入白工程 | 第79-82页 |
6.4 潍北平原水库 | 第82-83页 |
6.5 安丘五库串联工程 | 第83-85页 |
6.6 昌乐南水北调工程 | 第85-87页 |
6.7 高密市五河三库串联工程 | 第87页 |
6.8 引牟入白输水工程实践 | 第87-98页 |
6.9 实施水网输水工程后的潍坊水资源管理 | 第98-100页 |
6.10 深化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100-104页 |
6.11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