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2.1 印度洋海温偶极振荡与ENSO的关系 | 第11-12页 |
2.2 印度洋海温偶极振荡与季风活动异常的关系 | 第12页 |
2.3 印度洋偶极子对东亚环流及降水的影响 | 第12-14页 |
2.4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5-21页 |
3.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3.2 资料 | 第16页 |
3.3 方法 | 第16-21页 |
第四章 印度洋海表温度的分布特征 | 第21-31页 |
4.1 印度洋海表温度季节变化 | 第21-22页 |
4.2 印度洋海表温度EOF分析 | 第22-23页 |
4.3 印度洋偶极子指数 | 第23-25页 |
4.4 偶极振荡年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合成分析 | 第25-30页 |
4.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偶极振荡发展期异常环流特征 | 第31-57页 |
5.1 500hPa异常高度特征场 | 第31-35页 |
5.2 异常风场合成分布 | 第35-54页 |
5.3 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500hPa高度场的相关 | 第54-55页 |
5.4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印度洋海表温度偶极振荡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 第57-68页 |
6.1 偶极振荡发展期中国异常降水分布 | 第57-60页 |
6.2 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中国降水的相关 | 第60-61页 |
6.3 印度洋海表温度与中国降水的祸合关系 | 第61-66页 |
6.4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七章 异常环流的诊断分析 | 第68-81页 |
7.1 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年 | 第68-74页 |
7.2 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年 | 第74-80页 |
7.3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八章 全文内容总结 | 第81-85页 |
8.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81-83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