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艺术史论文

承传与演进--渐江与倪瓒山水画风比较研究

1. 引言第1-14页
     ·关于研究对象第8页
     ·渐江和倪瓒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8-11页
     ·本选题的主要难点第11-12页
     ·基本的研究框架和方法第12-13页
     ·对材料的选择和依据第13-14页
2. 渐江、倪瓒山水画风格特征的比较研究第14-37页
     ·笔墨第14-22页
       ·倪瓒山水画的笔墨特征第14-17页
         ·笔简墨淡第14-16页
         ·书法性用笔与逸笔草草第16-17页
         ·不贵五彩、水墨为上第17页
       ·渐江山水画的笔墨特征第17-22页
         ·于极细弱处见苍劲、从极瘦削处见腴润第17-21页
         ·虚实并生第21页
         ·以书入画第21-22页
       ·从倪瓒到渐江:化松秀为苍劲讲气韵重骨力第22页
     ·章法第22-30页
       ·倪瓒山水画的章法特征第22-26页
         ·平远、疏阔第23-25页
         ·计白当黑的空疏美第25页
         ·程式化第25-26页
       ·渐江山水画的章法特征第26-30页
         ·得之于自然第26-27页
         ·严谨第27页
         ·多变第27-30页
       ·从倪瓒到渐江:寓变化于程式蕴天机于自然第30页
     ·画境第30-37页
       ·“意境”的涵义与创成第30-32页
       ·“逸”的文化内涵及“逸”格画品品评标准的嬗变第32-35页
       ·“高逸”的画境特征第35-36页
       ·从倪瓒到渐江:化淡泊为清冷变萧散成峭拔第36-37页
3. 渐江、倪瓒山水画风格成因的比较研究第37-136页
     ·时代背景造成的思想差异对画风影响的比较研究第37-57页
       ·异族统治和士人整体性退避风尚对倪瓒思想形成的影响第37-46页
       ·明清易祚和“逃禅入净”行为对渐江思想形成的影响第46-57页
     ·遗民、逸民心态的不同对二人画风影响的比较研究第57-83页
       ·“遗民”、“逸民”论第57-59页
       ·倪瓒由“逸民”到“遗民”的心态第59-64页
       ·渐江由“遗民”到“逸民”的心态第64-83页
     ·个人习性对画风影响的比较研究第83-85页
       ·倪瓒的“洁癖”对画风形成的影响第83-84页
       ·渐江“受性偏孤”的个性对画风形成的影响第84-85页
     ·二人交游对画风影响的比较研究第85-115页
       ·倪瓒的交游考第85-103页
         ·与画家的交游第85-89页
         ·与僧道的交游第89-90页
         ·与其他江浙文人隐士的绘画交游第90-103页
       ·渐江的交游考第103-115页
         ·与徽商的交游第104-106页
         ·与隐逸诗人、画家的交游第106-115页
     ·师造化与师传统的比较研究第115-136页
       ·师法太湖与师法黄山的差异第115-122页
       ·对传统取法的异同第122-132页
       ·渐江对倪瓒的取法:技法传承与心灵表达第132-136页
4. 渐江、倪瓒绘画美学思想比较研究第136-157页
     ·倪瓒的绘画美学思想第136-145页
       ·“脱俗”的要求第136-138页
       ·对“洁”的追求第138-139页
       ·“自娱”的观念及“墨戏”背后的含义第139-141页
       ·对得“情性”之“正”的强调第141-142页
       ·“不求形似”与“不似之似”第142-145页
     ·渐江的绘画美学思想第145-157页
       ·“澄怀味道”的自然体味第145-148页
       ·“画写性灵”的精神追求第148-150页
       ·对“孤”、“静”的强调第150-152页
       ·对文人画审美理想的重视和阐发第152-154页
       ·“寄乐于画”的表象与“以画为寄”的真实第154-157页
5. 渐江、倪瓒山水画风影响的比较研究第157-166页
     ·倪瓒山水画风的影响第157-161页
       ·当时的诗名大于画名第157-159页
       ·后世的“江东人家以有无视清浊”第159-161页
     ·渐江山水画风的影响第161-166页
       ·“新安画派”领袖第161-162页
       ·身后寂廖成绝响第162-166页
6. 渐江、倪瓒山水画风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66-170页
7. 结语第170-176页
附录一:渐江、倪瓒作品系年第176-239页
附录二:参考文献第239-249页
后 记第249页

论文共2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