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生物研究方法论文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细胞双信息成像研究

符号与缩写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前言第10-19页
 1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简介第10页
 2 实验装置第10页
 3 工作模式第10-12页
 4 SECM探头简介第12-14页
 5 SECM在细胞方面的应用第14-15页
 6 参考文献第15-19页
第一章 双电极的制作与表征第19-34页
   ·引言第19-20页
   ·实验部分第20-23页
     ·实验仪器第20页
     ·材料、试剂及溶液第20-21页
     ·实验过程第21-23页
       ·双金微米电极的制作第21-22页
       ·循环伏安法及电极半径的测定第22页
       ·探头分别向导体基底和绝缘体基底逼近的探头逼近曲线第22-23页
   ·结果和讨论第23-30页
     ·双金微米电极DP70图第23-24页
     ·双金微米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第24页
     ·双金微米电极表征结果与单根金微米电极表征结果的比较第24-30页
       ·电极在K_3Fe(CN)_6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及电极半径的测定第24-26页
       ·电极向绝缘体基底和导体基底逼近的SECM探头逼近曲线第26-30页
     ·双微米电极双电极之间的相互干扰性测定第30-33页
       ·测定一根电极收集另一根电极的反应产物的收集效率第30-31页
       ·改变一根电极上的电压,观洲另一根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的变化第31-33页
   ·结论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34页
第二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同时成像单个活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细胞形貌第34-67页
   ·引言第34-36页
   ·实验部分第36-47页
     ·实验仪器第36页
     ·材料、试剂及溶液第36-38页
     ·金/金双微米电极的制备第38页
     ·微量加样器的制作第38页
     ·高压灭菌第38-40页
     ·玻片硅烷化及HRP的固定第40-41页
     ·中性粒细胞的提取第41页
     ·梯度离心法提取后细胞的纯度和成活率第41-42页
     ·细胞的固定及穿孔第42-43页
     ·BQ、H_2Q和K_4Fe(CN)_6在双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响应第43页
     ·SECM探头Z轴渐进曲线和X-Y轴探头扫描曲线第43-47页
     ·细胞内PO活性和细胞形貌的SECM图像第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64页
     ·探头的选择第47-48页
     ·双金微米电极探头半径的测定第48页
     ·BQ、H_2Q和K_4Fe(CN)_6在双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响应第48-49页
     ·双金电极测定中性粒细胞中PO活性和细胞形貌的最佳条件第49-54页
       ·探头电位的选择第49-51页
       ·最佳浓度的选择第51-54页
     ·不同浓度的细胞穿孔剂Dig对细胞内PO活性的影响第54-55页
     ·K_4Fe(CN)_6存在下细胞呼吸活性的变化第55-56页
     ·金双微米电极在H_2Q中的探头逼近曲线第56-58页
     ·双金电极同时测定中性粒细胞内PO活性和细胞形貌第58-63页
     ·同时得到的细胞内PO活性和细胞形貌的SECM图(灰度图)第63-64页
   ·结论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第三章 SECM同时检测鼠肝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和细胞的呼吸活性第67-83页
   ·引言第67-68页
   ·实验部分第68-71页
     ·实验仪器第68-69页
     ·材料、试剂及溶液第69-70页
     ·实验过程第70-71页
       ·ALP的固定第70-71页
       ·鼠肝细胞的捉取第71页
       ·细胞的固定及穿孔第71页
       ·SECM探头Z轴渐进曲线和X-Y轴探头扫描曲线第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80页
     ·多种酚类在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第71-74页
     ·电极的选择第74-75页
     ·金/铂双微米电极半径的测定第75页
     ·最佳电位的选择第75-76页
     ·最佳浓度的选择第76-77页
     ·金/铂双微米电极在PAPP溶液中的探头逼近曲线第77-78页
     ·金/铂双电极探头同时扫描得到的细胞周围PAP的浓度变化曲线和O_2的浓度变化曲线第78-80页
   ·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NC系统寄生的可移植PLC代码模块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CORBA的分布式关联规则挖掘系统的研究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