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1.1 虚拟样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第10-11页 |
1.2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VP)的产品设计过程模型 | 第11-18页 |
1.2.1 虚拟样机技术的内涵 | 第11-12页 |
1.2.2 虚拟样机开发的支撑平台 | 第12-15页 |
1.2.3 基于 VP的产品设计过程模型 | 第15-18页 |
1.3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任务 | 第18-20页 |
1.3.1 本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可控软起动装置简介 | 第20-27页 |
2.1 带式输送机软起动技术概述 | 第20-22页 |
2.1.1 软起动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各种软起动装置技术性能比较 | 第21-22页 |
2.2 基于差动行星传动可控软起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22-27页 |
2.2.1 可控软起动装置的系统组成 | 第22-24页 |
2.2.2 可控软起动系统工作过程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可控软起动装置三维实体建模 | 第27-44页 |
3.1 可控软起动装置标准零件库的建立 | 第27-35页 |
3.1.1 标准零件库的类型 | 第27-28页 |
3.1.2 标准零件库的建立原则 | 第28页 |
3.1.3 标准零件库的开发过程 | 第28-35页 |
3.2 可控软起动装置的虚拟装配 | 第35-44页 |
3.2.1 基于零件几何特征的装配约束 | 第35-37页 |
3.2.2 可控软起动装置的装配设计模式 | 第37-39页 |
3.2.3 可控软起动装置的整机装配仿真 | 第39-42页 |
3.2.4 干涉检查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可控软起动装置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 第44-71页 |
4.1 ADAMS软件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机理 | 第44-47页 |
4.1.1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44-45页 |
4.1.2 运动学分析 | 第45页 |
4.1.3 动力学分析 | 第45-47页 |
4.2 可控软起动装置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的前处理 | 第47-49页 |
4.2.1 可控软起动装置模型的简化 | 第47-48页 |
4.2.2 可控软起动装置模型的输入 | 第48-49页 |
4.3 可控软起动装置运动学模型的约束 | 第49-54页 |
4.3.1 约束类型 | 第49-50页 |
4.3.2 施加约束 | 第50-54页 |
4.4 可控软起动装置运动学分析 | 第54-64页 |
4.4.1 轨迹规划 | 第54-57页 |
4.4.2 失真性问题研究 | 第57-61页 |
4.4.3 运动学仿真结果 | 第61-64页 |
4.5 可控软起动装置动力学分析 | 第64-71页 |
4.5.1 可控软起动装置的负载特性近似计算 | 第64-67页 |
4.5.2 可控软起动装置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67-7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1-73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71-72页 |
5.2 问题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研究工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