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油松论文

油松和美国黄松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0页
 1. 无性繁殖方式的特点第11页
 2. 无性系林业存在的争议性问题及解决的途径第11-13页
   ·无性系林业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第11-12页
   ·无性繁殖苗木生长情况第12页
   ·混合无性繁殖条件下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及其后果第12页
   ·无性系人工林的营造方式第12-13页
 3. 几种常用的无性繁殖方式的研究进展第13-26页
   ·植物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第13-16页
     ·促进插条生根方法的研究第13-14页
     ·解剖学研究第14-15页
     ·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第15-16页
       ·生长激素与生根第15页
       ·辅助因子与生根第15页
       ·抑制物质与生根第15-16页
       ·营养物质与生根第16页
   ·植物嫁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第16-21页
     ·嫁接的解剖结构研究第16-17页
     ·嫁接过程中植物激素等物质的作用第17-18页
     ·嫁接亲和机制的探讨第18-20页
     ·嫁接亲和力预测第20页
     ·嫁接成活后砧木与接穗间的相互影响第20-21页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第21-26页
     ·植物组织培养的诞生与发展第21-22页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内容第22-26页
       ·外植体的前处理、选取及消毒第22-23页
       ·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第23-25页
       ·芽的诱导与增殖第25页
       ·生根苗的诱导第25-26页
       ·组培幼苗的驯化、移植第26页
 4. 松树无性繁殖的研究现状第26-30页
   ·松树扦插研究现状第27-28页
   ·松树嫁接研究现状第28页
   ·松树组织培养研究现状第28-30页
第二章 供试材料、试验设计及测定指标第30-33页
 1. 供试材料第30页
   ·试验苗木第30页
   ·扦插基质第30页
   ·试验器具第30页
 2. 试验设计第30-32页
   ·扦插试验设计第30-31页
     ·不同扦插基质、母树年龄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第31页
     ·激素或生根剂处理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第31页
     ·激素处理时间长短对油松插穗生根的影响第31页
     ·蔗糖处理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第31页
   ·嫁接试验设计第31页
   ·针叶束水培生根试验设计第31-32页
     ·单因素试验第31-32页
     ·正交试验第32页
 3. 数据分析第32-3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3-59页
 1. 油松嫩枝扦插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油松扦插苗的生长与生根第33页
     ·扦插苗的生根率与生长量第33页
     ·生根特点与根系形态第33页
   ·母树年龄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第33-34页
   ·扦插基质对生根的影响第34-35页
   ·生根促进物质对插穗生根的作用第35-38页
     ·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生根剂处理对生根的影响第35-36页
     ·生长素泥浆处理和高浓度速沾对生根的不同影响第36-37页
     ·“根太阳”不同浓度溶液调泥蘸浆处理对生根的影响第37-38页
   ·蔗糖溶液浸泡处理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第38-40页
   ·50mg/L 吲哚丁酸不同处理时间对油松嫩枝生根的影响第40-41页
 2. 美国黄松异砧嫁接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不同嫁接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第41页
   ·嫁接技术对成活率的影响第41-42页
   ·不同嫁接时间对成活率的影响第42页
   ·不同处理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第42-43页
   ·砧木年龄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第43-44页
 3. 针叶束水培生根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4-59页
   ·单因素试验第44-51页
     ·冷藏时间与油松针叶束生根的关系第44-45页
     ·切基与否对油松针叶束生根的影响第45-46页
     ·采叶时间对油松针叶束生根的影响第46-47页
     ·温度状况对油松针叶束生根的影响第47-49页
     ·采叶部位对油松针叶束生根的影响第49-50页
     ·针叶束长短对奥地利黑松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第50-51页
   ·正交试验第51-59页
     ·激素及其处理方式对针叶束生根的影响第51-52页
     ·营养液成分不同浓度对油松针叶束水培生根影响第52-55页
     ·激素及其处理方式对奥地利黑松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第55-57页
     ·培养液成分不同浓度对奥地利黑松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第57-59页
第四章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的探讨
下一篇:秦岭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交配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