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40页 |
1.1 热电材料相关理论 | 第10-22页 |
1.1.1 热电材料研究历史 | 第10-12页 |
1.1.2 热电效应及热电参数 | 第12-18页 |
1.1.3 热电材料的应用 | 第18-22页 |
1.2 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 第22-35页 |
1.2.2 低温及室温型热电材料 | 第22-26页 |
1.2.3 中温及高温型热电材料 | 第26-30页 |
1.2.4 PGEC型热电材料 | 第30-35页 |
1.3 热电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35-3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2.2 试样的制备 | 第41页 |
2.3 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 | 第41页 |
2.4 材料热电性能分析 | 第41-44页 |
第三章 La_xBi_(2-x)Te_3的溶剂热合成及微观结构分析 | 第44-50页 |
3.1 试样的制备 | 第44-45页 |
3.2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溶剂热法合成产物的影响 | 第45-49页 |
3.2.1 溶剂热法合成含La的Bi_2Te_3基化合物化学成分分析 | 第45页 |
3.2.2 溶剂热法合成含La_xBi_(2-x)Te_3(x≤1)的物相分析 | 第45-47页 |
3.2.3 溶剂热法合成La_xBi_(2-x)Te_3(x≤1)的微观组织结构表征 | 第47-49页 |
3.2.4 溶剂热法合成La_xBi_(2-x)Te_3(x≤1)的反应机理初步探讨 | 第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水热合成La_xBi_(2-x)Se_yTe_(3-y)化合物纳米粉末 | 第50-58页 |
4.1 试样的制备 | 第50-51页 |
4.2 水热法合成La_xBi_(2-x)Se_yTe_(3-y)产物的物相分析 | 第51-52页 |
4.3 水热法合成La_xBi_(2-x)Se_yTe_(3-y)的微观组织结构表征 | 第52-53页 |
4.4 水热法合成La_xBi_(2-x)Se_yTe_(3-y)的成分分析 | 第53-54页 |
4.5 添加剂NaOH和 EDTA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水热合成含La的Bi_2Te_3基合金热电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其热电性能 | 第58-68页 |
5.1 试样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5.2 水热合成含La的Bi_2Te_3基合金物相与晶系结构分析 | 第59-64页 |
5.3 水热合成含La的Bi_2Te_3基合金微观组织结构 | 第64-65页 |
5.4 水热合成含La的Bi_2Te_3基合金热电性能分析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水热合成Bi_2Te_3纳米粉末 | 第68-88页 |
6.1 反应温度对水热合成Bi_2Te_3纳米粉的影响 | 第68-72页 |
6.1.1 试样的制备 | 第68页 |
6.1.2 水热合成Bi_2Te_3的物相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第68-70页 |
6.1.3 水热合成中的Bi_2Te_3颗粒粗化的分析 | 第70-71页 |
6.1.4 水热合成中Bi_2Te_3纳米带(棒)的形成机制 | 第71-72页 |
6.2 加料方式对Bi_2Te_3合成过程的影响 | 第72-76页 |
6.2.1 试样的制备 | 第72页 |
6.2.2 合成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72-75页 |
6.2.3 两步法合成Bi_2Te_3的生长机制分析 | 第75-76页 |
6.3 Te源对水热合成 Bi_2Te_3纳米粉的影响 | 第76-78页 |
6.3.1 试样的制备 | 第76页 |
6.3.2 合成产物的物相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76-77页 |
6.3.3 以Te化物作为Te源的水热合成过程分析 | 第77-78页 |
6.4 Bi_2Te_3水热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78-79页 |
6.5 水热合成过程中Bi_2Te_3晶体的生长机理 | 第79-85页 |
6.5.1 形核机理 | 第80-82页 |
6.5.2 Bi_2Te_3晶粒的长大机制研究 | 第82-8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附录Ⅰ. 硕士生学习期间完成的论文与专利 | 第98-100页 |
附录Ⅱ.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