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多特征多分类器融合决策的印鉴识别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印鉴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意义第12页
   ·印鉴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印鉴识别系统的应用情况第14-16页
   ·印鉴自动识别系统的市场前景第16页
   ·印鉴识别系统的研究内容第16-19页
     ·印鉴识别的研究内容.第16-18页
     ·本文研究的工作概述第18-19页
   ·论文的内容安排第19-20页
第二章 印鉴识别的理论基础第20-35页
   ·引言第20页
   ·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第20-21页
   ·中值滤波介绍第21-22页
   ·图像配准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图像变换第23-24页
     ·相似性测度第24页
     ·插值第24页
     ·印鉴图像配准技术第24-25页
   ·奇异值分解(SVD)理论第25-27页
   ·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第27-33页
     ·线性支持向量机发第27-30页
     ·非线性支持向量机第30-31页
     ·Fisher线性分类器第31-33页
   ·数学形态学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印鉴图像的预处理第35-44页
   ·印鉴图像的背景去除第35-37页
     ·阈值法第35-36页
     ·种子扩散浮置实体法第36页
     ·基于颜色信息的背景分割第36-37页
   ·印鉴图像增强第37-40页
     ·加权中值滤波的快速算法第38-40页
     ·印鉴图像锐化第40页
   ·印鉴图像的细化第40-43页
     ·基于二值边缘图像细化第40-41页
     ·数学形态学的细化方法第41-43页
     ·改进的数学形态学的细化算法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印鉴图像的配准第44-50页
   ·引言第44页
   ·印鉴图像配准第44-47页
     ·边缘配准法第44-45页
     ·启发式搜索配准法第45-47页
   ·基于小波技术的图像配准法第47-49页
     ·基于小波技术的配准算法第47-49页
     ·配准实验结果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印鉴图像的多特征提取第50-59页
   ·引言第50页
   ·传统特征提取方法概述第50-51页
   ·印鉴图像的多特征提取方法第51-58页
     ·边缘防伪纹线的防伪特征第51-54页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第54-56页
     ·基于奇异值向量提取的不变代数特征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多分类器融合第59-68页
   ·模式识别第59-60页
     ·模式识别技术简介第59-60页
     ·分类器技术简介第60页
   ·多分类器的体系结构设计与融合策略第60-64页
     ·多分类器的体系机构第60-62页
     ·多分类器的融合策略第62-6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七章 印鉴识别算法C++实现的关键第68-80页
   ·引言第68页
   ·图像处理框架的设计第68-73页
     ·软件框架的介绍第68-72页
     ·框架的应用第72-73页
   ·印鉴图像矩阵类的设计第73-79页
     ·矩阵类的介绍第73-76页
     ·矩阵类在印鉴识别的算法中的应用第76-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本文总结第80页
   ·研究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室结阻断加永久起搏术与房室结改良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