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8页 |
·半导体和纳米材料 | 第9-10页 |
·中孔材料 | 第10-16页 |
·中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 第11-13页 |
·中孔材料的主要表征方法 | 第13-15页 |
·中孔金属氧化物的合成机理 | 第15-16页 |
·中孔二氧化钛的合成 | 第16页 |
·非均相光催化氧化 | 第16-18页 |
·纳米TiO2的晶体结构及光催化性能 | 第18-21页 |
·纳米TiO2的晶体结构 | 第18-19页 |
·纳米TiO2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 第19-20页 |
·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 | 第20-21页 |
·纳米二氧化钛的环保应用 | 第21-24页 |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废水中污染物 | 第21-22页 |
·对大气的净化 | 第22-23页 |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 第23-24页 |
·影响光催化反应速率、效率的因素 | 第24-28页 |
·催化剂 | 第24页 |
·光源与光强 | 第24-25页 |
·有机物浓度 | 第25页 |
·pH值 | 第25-26页 |
·外加催化剂 | 第26页 |
·盐 | 第26页 |
·反应温度 | 第26-27页 |
·表面螯合和共价作用的吸附物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以硬脂酸为模板剂制备中孔纳米TiO2粉体 | 第28-35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8页 |
·实验合成 | 第28-29页 |
·TiO2粉体的表征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TEM分析 | 第30-31页 |
·XRD分析 | 第31-32页 |
·TG-DTA分析 | 第32-33页 |
·FT-IR分析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丙三醇模板法制备中孔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 第35-43页 |
·实验部分 | 第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实验合成 | 第35页 |
·产品表征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合成机理 | 第36页 |
·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其孔径分布 | 第36-38页 |
·陈化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模板剂用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所得材料的FT-IR表征 | 第40-41页 |
·所得材料的XRD表征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以季戊四醇为模板剂制备纳米中孔二氧化钛粉体 | 第43-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实验合成 | 第43-44页 |
·产品表征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其孔径分布 | 第44-45页 |
·陈化时间的影响 | 第45-46页 |
·模板剂用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所得材料的XRD表征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中孔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含苯酚废水 | 第49-54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9页 |
·催化降解实验 | 第49-50页 |
·苯酚溶液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方程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3页 |
·溶液pH值对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光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页 |
·通氧速率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苯酚光降解与煅烧温度的关系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 | 第54-61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54-55页 |
·试剂配置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甲基橙溶液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方程及脱色反应速率计算 | 第55-56页 |
·不同催化剂效率的比较 | 第56-57页 |
·甲基橙溶液的初始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甲基橙溶液的初始浓度及光照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催化剂的浓度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七章 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降解 | 第61-67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61页 |
·催化降解实验 | 第61-62页 |
·光催化反应 | 第61-62页 |
·分析方法 | 第62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2-66页 |
·降解机理 | 第62-63页 |
·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63-64页 |
·磷酸二氢钠对DBS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67-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