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植被抑制沙尘机理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引言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植被抑制沙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植被抑制沙尘研究的进展 | 第12-19页 |
|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9-20页 |
| 2 风沙活动及降尘的相关理论体系 | 第20-33页 |
| ·气流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 | 第20-21页 |
| ·沙物质及风沙流结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 ·降尘分布特征及尘源类型 | 第22-25页 |
| ·降尘粒径特征及尘源区的种类和作用 | 第25-27页 |
| ·沙漠化土地是重要的沙尘源 | 第27-28页 |
| ·降尘与沙尘暴的关系 | 第28-33页 |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3-38页 |
| ·实验区自然状况 | 第33-36页 |
| ·实验区地理位置 | 第33页 |
| ·实验区域地下水及气候状况 | 第33页 |
| ·实验区域土壤状况 | 第33-35页 |
| ·实验区域植被状况 | 第35页 |
| ·实验区域风沙状况 | 第35-36页 |
| ·实验区域开发利用状况 | 第36-38页 |
| 4 沙尘暴形成的大气环流背景及分布特征 | 第38-4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 ·沙尘暴形成的大气环流背景 | 第38-40页 |
| ·沙尘暴时间分布特征 | 第40-41页 |
| ·沙尘暴多年变化特征 | 第41-42页 |
| ·风力条件变化对扬沙、沙尘暴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年降雨量对沙尘暴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5 近地表沙尘活动特征 | 第46-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 ·风沙流的测定方法 | 第46-47页 |
| ·风蚀的测定方法 | 第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6页 |
| ·近地表沙尘活动日变化特征 | 第47-49页 |
| ·不同植被盖度对近地表沙尘结构的影响 | 第49-53页 |
| ·不同植被盖度对近地表沙尘的抑制作用 | 第53-55页 |
| ·不同植被盖度沙丘的蚀积状况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6 植被对降尘影响的研究 | 第58-83页 |
| ·实验布设及测定方法 | 第58-60页 |
| ·降尘量水平分布测定 | 第58-59页 |
| ·降尘量垂直分布测定 | 第59页 |
| ·样品的收集 | 第59页 |
| ·室内的分析 | 第59-6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82页 |
| ·旷野降尘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60-62页 |
| ·灌木植被降尘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62-66页 |
| ·乔木防护林降尘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66-80页 |
| ·乔木防护林降尘机理分析 | 第80-82页 |
| ·小结 | 第82-83页 |
| 7 降尘量对主要气象因子的响应及沙尘贡献率的研究 | 第83-96页 |
| ·研究方法 | 第83页 |
| ·试验地尘样采集 | 第83页 |
| ·试验地沙样采集 | 第83页 |
| ·实验室分析 | 第83页 |
| ·计算方法 | 第8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3-95页 |
| ·降尘量对主要气象因子的响应 | 第83-88页 |
| ·尘源分析 | 第88-90页 |
| ·降尘的粒度特征分析 | 第90-92页 |
| ·防护林对降尘粒度的影响 | 第92-93页 |
| ·不同下垫面的粒度分布特征 | 第93-95页 |
| ·小结 | 第95-96页 |
| 8 结论与讨论 | 第96-98页 |
| ·研究结论 | 第96-97页 |
| ·问题讨论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9页 |
| 个人简介 | 第109-110页 |
| 导师简介 | 第110-111页 |
| 在读期间成果目录清单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