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15页 |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 第9-12页 |
| ·对竞争力的研究 | 第9-11页 |
| ·对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11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IT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 | 第15-29页 |
| ·IT产业概要 | 第15-17页 |
| ·IT产业定义 | 第15-16页 |
| ·IT产业的历史 | 第16-17页 |
| ·IT产业的特点 | 第17-23页 |
| ·IT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 第23-26页 |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3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26页 |
| ·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台湾IT产业市场竞争力 | 第29-45页 |
| ·台湾IT产业概要 | 第29-33页 |
| ·市场表现 | 第33-39页 |
| ·台湾IT硬件产业 | 第34-36页 |
| ·台湾IT软件产业 | 第36-39页 |
| ·网络外部性 | 第39-41页 |
| ·贸易竞争力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台湾IT产业经营效绩 | 第45-55页 |
| ·DEA效率 | 第45-52页 |
| ·C2R模型 | 第45-47页 |
| ·MC2R模型 | 第47-49页 |
| ·IT产业投入/产出DEA效率的国际比较 | 第49-51页 |
| ·台湾地区历年来IT产业投入/产出DEA效绩比较分析 | 第51-52页 |
| ·资产回报率 | 第52-53页 |
| ·ROA效率 | 第52页 |
| ·IT产业ROA效率的比较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台湾IT产业科技创新性 | 第55-73页 |
| ·科技创新投入 | 第55-58页 |
| ·研究与发展(R&D)经费 | 第55-57页 |
| ·R&D人员 | 第57-58页 |
| ·创新成果 | 第58-64页 |
| ·台湾专利创新活动与国际比较 | 第59-62页 |
| ·台湾IT专利技术创新活动厂商 | 第62-63页 |
| ·技术专业化指数 | 第63-64页 |
| ·创新效率 | 第64-65页 |
| ·台湾IT产业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博弈分析 | 第65-72页 |
| ·产业技术合作 | 第65-67页 |
| ·模型的基本思路 | 第67页 |
| ·模型的结构和解 | 第67-70页 |
| ·从跨国公司与台湾IT产业代工来分析 | 第70-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台湾IT产业可持续发展性 | 第73-99页 |
| ·互联网络 | 第73-75页 |
| ·台湾网络用户 | 第73-75页 |
| ·台湾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 第75页 |
| ·SWN-Bass模型与网络扩散指数 | 第75-82页 |
| ·Bass模型 | 第76-77页 |
| ·小世界网络(SWN) | 第77-78页 |
| ·SWN-Bass模型 | 第78-79页 |
| ·台湾地区网络用户扩散的实证研究 | 第79-82页 |
| ·相关产业支持力度 | 第82-83页 |
| ·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 第83-97页 |
| ·台湾IT产业政策 | 第84-92页 |
|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IT产业政策 | 第92-97页 |
| ·小结 | 第97-99页 |
| 第七章 指标体系的AHP综合评判 | 第99-111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 第99-101页 |
| ·指标体系的计算 | 第101-109页 |
| ·AHP层次结构 | 第101-102页 |
| ·数据层指标的计算 | 第102-104页 |
| ·结构层指标的计算 | 第104-108页 |
| ·系统层指标和总指标 | 第108-109页 |
| ·小结 | 第109-111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1-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8页 |
| 致 谢 | 第118-119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