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课题研究的对象 | 第10页 |
| ·我国商业银行前置业务处理系统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设计的难点 | 第12-13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13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 第2章 前置业务处理系统解决方案 | 第15-22页 |
| ·前置业务种类分析 | 第15-16页 |
| ·按服务方式划分 | 第15页 |
| ·按受理方式划分 | 第15-16页 |
| ·按交易的发动方式划分 | 第16页 |
| ·按服务载体划分 | 第16页 |
| ·按网络结构划分 | 第16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的方案 | 第16-20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的设计原则 | 第16-17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方案下的前置业务处理系统组成 | 第17-19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的技术特点 | 第19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方案下的交易流程 | 第19-20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方案技术分析 | 第20-21页 |
| ·交易处理高效性 | 第20-21页 |
| ·系统运行稳定 | 第21页 |
| ·事务的完整性 | 第21页 |
| ·系统可扩展性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的总体设计 | 第22-34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结构设计 | 第22-27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应用层次 | 第22-23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的模块划分 | 第23-24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的各子系统组成 | 第24-25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的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 ·交易报文在平台各模块中的传递流程 | 第26-27页 |
|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的基本概念 | 第27-30页 |
| ·交易 | 第28页 |
| ·任务 | 第28页 |
| ·处理步骤 | 第28-29页 |
| ·路由脚本 | 第29页 |
| ·平台报文头 | 第29-30页 |
| ·邮箱 | 第30页 |
| ·系统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30-33页 |
|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31-32页 |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综合前置业务平台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34-48页 |
| ·交易子系统 | 第34-40页 |
| ·交换主控模块 | 第34-35页 |
| ·格式转换模块 | 第35-37页 |
| ·智能路由模块 | 第37-38页 |
| ·事务管理模块 | 第38-40页 |
| ·管理子系统 | 第40-45页 |
| ·前台管理与监控模块 | 第41-42页 |
| ·任务管理模块 | 第42-43页 |
| ·系统主控台模块 | 第43-44页 |
| ·系统监控管理模块 | 第44-45页 |
| ·通信子系统 | 第45-47页 |
| ·通用前置模块 | 第45-46页 |
| ·终端通信模块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终端通信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48-60页 |
| ·进程、守护进程的创建 | 第48-50页 |
| ·进程的创建 | 第48-49页 |
| ·守护进程的创建 | 第49-50页 |
| ·进程之间通信机制 | 第50-54页 |
| ·管道 | 第50页 |
| ·FIFO | 第50页 |
| ·SYSTEM V IPC | 第50-54页 |
| ·基于Berkeley套接字网络通信机制 | 第54-58页 |
| ·Socket原理的介绍 | 第54-56页 |
| ·利用Socket接口实现通信的函数调用 | 第56-58页 |
| ·UNIX通信程序编写的主要思想-客户/服务器模式 | 第58-59页 |
| ·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 | 第58页 |
| ·面向连接和非连接 | 第58-59页 |
| ·服务器类型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终端通信模块的并发研究与实现 | 第60-71页 |
| ·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程序并发模式的研究 | 第60-65页 |
| ·并发模式1:即时fork子进程 | 第60-62页 |
| ·并发模式2:预启子进程,父进程建立连接 | 第62-64页 |
| ·并发模式3:预启子进程,子进程建立连接 | 第64-65页 |
| ·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程序并发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68页 |
| ·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程序结构图 | 第65-66页 |
| ·相关数据结构 | 第66-67页 |
| ·通信执行进程的功能 | 第67-68页 |
| ·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程序并发效率测试 | 第68-70页 |
| ·性能测试方案 | 第68页 |
| ·客户端模拟端的交易测试逻辑 | 第68-69页 |
| ·测试环境 | 第69页 |
| ·测试结果和分析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声明 | 第76-7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