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5页 |
·杂草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 第15-32页 |
·杂草生物防治的原理 | 第16-18页 |
·开展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的基本程序 | 第18-20页 |
·杂草生物防治的方法 | 第20-22页 |
·世界杂草生物防治的历史成就及现状 | 第22-29页 |
·国内杂草生物防治的现状 | 第29-32页 |
·酸模属和蓼属杂草的生物防治现状 | 第32-35页 |
第二章 褐背小萤叶甲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35-112页 |
·生物学 | 第36-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形态特征 | 第37-38页 |
·行为特征 | 第38-40页 |
·营养特性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日龄幼虫取食习性 | 第41-42页 |
·不同虫态对叶正背面的选择 | 第42页 |
·不同虫态趋光性研究 | 第42页 |
·食性及安全性评价 | 第42-46页 |
·生活史和自然种群消长 | 第46-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生活史 | 第46页 |
·自然种群消长 | 第46-50页 |
·温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50-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65页 |
·发育历期与发育速率 | 第51页 |
·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与历期预测 | 第51-54页 |
·发育速率与温度的模型模拟 | 第54-57页 |
·温度对各虫态存活率的影响 | 第57-60页 |
·温度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温度对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 第61-65页 |
·低温冷藏对褐背小萤叶甲生命力的影响 | 第65-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5-69页 |
·低温处理对卵生命力的影响 | 第65-67页 |
·低温处理对蛹生命力的影响 | 第67页 |
·低温处理对成虫生命力的影响 | 第67-69页 |
·湿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69-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77页 |
·湿度对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69-72页 |
·湿度对各虫态存活率影响 | 第72-74页 |
·湿度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 第74-76页 |
·湿度对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 第76-77页 |
·不同光周期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77-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82页 |
·不同光周期对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77-79页 |
·不同光周期对各虫态存活率的影响 | 第79页 |
·不同光周期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 第79-80页 |
·不同光周期对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 第80-82页 |
·不同寄主植物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82-8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2-88页 |
·不同寄主植物对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82-83页 |
·不同寄主植物对各虫态存活率的影响 | 第83-84页 |
·不同寄主植物对繁殖力和成虫寿命的影响 | 第84-86页 |
·不同寄主植物对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 第86-87页 |
·不同嗜好性寄主植物的糖含量 | 第87-88页 |
·不同饲养密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88-9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8-94页 |
·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的影响 | 第88页 |
·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 第88-94页 |
·褐背小萤叶甲的控制效果 | 第94-9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4-97页 |
·幼虫控制效果 | 第94-95页 |
·成虫控制效果 | 第95-97页 |
·五种田间常用农药对褐背小萤叶甲的毒杀作用 | 第97-10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7-9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4页 |
·五种药剂田间使用浓度对褐背小萤叶甲卵的毒杀效果 | 第98页 |
·五种药剂田间使用浓度对褐背小萤叶甲幼虫的毒杀效果 | 第98-99页 |
·五种药剂田间使用浓度对褐背小萤叶甲蛹的毒杀效果 | 第99页 |
·五种药剂田间使用浓度对褐背小萤叶甲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 第99页 |
·五种药剂对褐背小萤叶甲幼虫和成虫的毒力测定 | 第99-10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04-112页 |
·褐背小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4页 |
·褐背小萤叶甲的生活史和自然种群消长 | 第104页 |
·温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低温冷藏对褐背小萤叶甲生命力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湿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光周期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寄主植物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不同饲养密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09页 |
·褐背小萤叶甲的控制效果 | 第109-110页 |
·田间常用农药对褐背小萤叶甲的毒杀作用 | 第110-112页 |
第三章 蓼蓝齿胫叶甲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112-130页 |
·安全性测定 | 第113-1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3-115页 |
·温度对蓼蓝齿胫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115-1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5-120页 |
·发育历期与发育速率 | 第115-116页 |
·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 第116-117页 |
·温度对蓼蓝齿胫叶甲存活率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温度对蓼蓝齿胫叶甲成虫产卵量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温度对蓼蓝齿胫叶甲取食量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 第120-1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0-1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1-125页 |
·空间分布型测定 | 第121-122页 |
·聚集原因检验 | 第122-124页 |
·抽样模型研究 | 第124-125页 |
·农药对蓼蓝齿胫叶甲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5-1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5-128页 |
·农药对蓼蓝齿胫叶甲存活率的影响 | 第125页 |
·农药对蓼蓝齿胫叶甲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农药对蓼蓝齿胫叶甲产卵量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农药对蓼蓝齿胫叶甲取食量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28-130页 |
·蓼蓝齿胫叶甲的安全性测定 | 第128页 |
·温度对蓼蓝齿胫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128页 |
·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研究 | 第128-129页 |
·农药对蓼蓝齿胫叶甲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130-136页 |
·褐背小萤叶甲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 第130-134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130页 |
·温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湿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光周期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132页 |
·寄主植物对褐背小萤叶甲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 第132页 |
·不同饲养密度对褐背小萤叶甲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褐背小萤叶甲的控制效果 | 第133页 |
·田间常用农药对褐背小萤叶甲的毒杀作用 | 第133-134页 |
·蓼蓝齿胫叶甲生态学特性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2页 |
附录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