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 1 前言 | 第6-16页 |
| ·应激 | 第6-10页 |
| ·应激的一般概念 | 第6-7页 |
| ·应激源 | 第7页 |
| ·应激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 第7-8页 |
| ·应激应对的策略 | 第8-10页 |
| ·心率变异性 | 第10-12页 |
| ·关于心率变异性 | 第10-11页 |
| ·心率变异性的测量 | 第11-12页 |
| ·心率变异的时域分析 | 第11页 |
| ·心率变异的频域分析 | 第11-12页 |
| ·心率变异性与应激 | 第12页 |
| ·预知与腹式呼吸 | 第12-15页 |
| ·预知 | 第12-14页 |
| ·腹式呼吸 | 第14-15页 |
| ·性别、内外倾与应激 | 第15-16页 |
| ·性别与应激 | 第15页 |
| ·内外倾与应激 | 第15-16页 |
| ·问题提出 | 第16页 |
| 2 实验 | 第16-20页 |
| ·实验目的 | 第16-17页 |
|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 ·实验对象 | 第17页 |
| ·实验安排、仪器与材料 | 第17-18页 |
| ·实验程序 | 第18-20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0-28页 |
| ·基线期各结果比较 | 第20-22页 |
| ·控制组应激期与基线期心率变异性比较 | 第22页 |
| ·预知组各参数比较 | 第22-23页 |
| ·腹式呼吸组各参数比较 | 第23-24页 |
| ·预知组与腹式呼吸组各参数比较 | 第24-25页 |
| ·预知组男女生各参数变异比较 | 第25-26页 |
| ·预知组内外倾者各参数变异比较 | 第26-28页 |
| 4 讨论 | 第28-31页 |
|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预知和腹式呼吸均可以使个体应激时的交感神经活动降低以对抗应激引起的交感神经活动的提高,预知的效果与腹式呼吸没有显著差异。 | 第28-29页 |
| ·预知可以使个体应激时的交感神经活动降低 | 第28页 |
| ·腹式呼吸可以使个体应激时的交感神经活动降低 | 第28-29页 |
| ·预知的效果与腹式呼吸没有显著差异 | 第29页 |
|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预知中男女被试应激应对效果有差异,男性效果比女性效果明显;预知中内外倾被试应激应对效果有差异,外倾者效果比内倾者效果明显;低频带(LF)是评估应激水平的敏感生理指标。 | 第29-30页 |
| ·与心率变异性的频域分析相比,心率不是应激的敏感反应指标。 | 第30-31页 |
| ·有关实验处理问题 | 第31页 |
| 5 实验结论 | 第31-32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
| 7 附录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