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一、 抢劫罪的本质 | 第7-13页 |
| (一) 抢劫罪的概念 | 第7-8页 |
| (二) 抢劫罪侵犯的客体 | 第8-13页 |
| 二、 抢劫罪的方法 | 第13-22页 |
| (一) 关于“暴力” | 第13-18页 |
| (二) 关于“胁迫” | 第18-20页 |
| (三) 关于“其他方法” | 第20-22页 |
| 三、 抢劫罪的转化 | 第22-33页 |
| (一) 转化抢劫的概念及特征 | 第22-23页 |
| (二) 转化抢劫的类型 | 第23-24页 |
| (三) 转化抢劫的条件 | 第24-29页 |
| (四) 关于“携带凶器抢夺”向抢劫的转化 | 第29-32页 |
| (五) 关于“聚众打砸抢中毁抢财物行为”向抢劫的转化 | 第32-33页 |
| 四、 抢劫罪的形态 | 第33-39页 |
| (一) 观点述评 | 第33-37页 |
| (二) 未遂与既遂的界限 | 第37-39页 |
| 五、 抢劫罪的加重情节 | 第39-47页 |
| (一) 入户抢劫 | 第39-40页 |
| (二)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 第40-41页 |
| (三)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 第41-42页 |
| (四) 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 | 第42-43页 |
| (五)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 第43页 |
| (六)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 第43-44页 |
| (七) 持枪抢劫 | 第44-45页 |
| (八) 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 第45-47页 |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7-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