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本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选题的研究方向 | 第14-15页 |
第2章 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形成 | 第15-22页 |
·思想品德课的出现 | 第15-16页 |
·思想品德的萌芽和前身 | 第15-16页 |
·思想品德课的初现 | 第16页 |
·思想品德课的逐步开设 | 第16-22页 |
·思想品德课逐步开设的历史背景 | 第16-19页 |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逐步开设 | 第19-20页 |
·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意义 | 第20-21页 |
·这一时期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 第21-22页 |
第3章 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发展 | 第22-38页 |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发展 | 第22-25页 |
·改革背景 | 第22-23页 |
·改革历程 | 第23-24页 |
·对这一时期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评价 | 第24-25页 |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发展与完善 | 第25-29页 |
·1990~1998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 第25-26页 |
·1992年课程调整 | 第26-27页 |
·"98方案" | 第27-28页 |
·这一时期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突出特点 | 第28-29页 |
·21世纪初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的进一步完善 | 第29-38页 |
·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的新特点 | 第29-33页 |
·2005年课程改革——05新方案 | 第33-38页 |
第4章 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的趋势与启示 | 第38-44页 |
·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的趋势 | 第38-42页 |
·课程名称从理想化走向现实,定位更准确 | 第38-39页 |
·道德和法律有机结合,走向统一 | 第39页 |
·承认个体差异,遵从社会实际 | 第39-40页 |
·"人本主义"的发展倾向更加凸显 | 第40页 |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出时代新特点 | 第40-41页 |
·及时将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写进教材 | 第41-42页 |
·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程发展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 第42-44页 |
·必须认清并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倾向,针对其思想特点进行以正面教育为主的积极引导 | 第42页 |
·必须坚持将思想品德课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动摇 | 第42-43页 |
·教材编写要作好对学生中存在的价值判断"二难"问题的释疑解惑及思想引导工作 | 第43-44页 |
余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