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

车载天线稳定系统的设计及工程实现

1 绪论第1-10页
   ·工程背景第6-7页
   ·国内外动态及应用范围第7-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8-10页
2 车载天线稳定系统第10-14页
   ·稳定平台的性能要求第10-11页
   ·稳定平台的几种形式第11页
   ·车载天线捷联稳定平台原理第11-13页
     ·天线稳定平台前馈补偿原理第12-13页
     ·天线稳定平台闭环反馈控制原理第13页
   ·本章小结第13-14页
3 车载天线稳定平台硬件设计第14-26页
   ·车载天线的结构第14-16页
     ·车载天线的三轴形式第14-15页
     ·陀螺的安装第15-16页
   ·系统硬件元件第16-21页
     ·传感测量元件第16-18页
     ·驱动元件第18-20页
     ·主控单元第20-21页
   ·电路的模块化设计第21-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4 车载天线稳定平台软件设计第26-34页
   ·IAR编程环境第26页
   ·软件的模块化第26-32页
     ·单片机初始化模块第27-28页
     ·天线初始化模块第28-29页
     ·车载天线稳定伺服模块第29-32页
   ·调试中的几个问题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5 车载天线的三轴控制算法第34-50页
   ·车载天线稳定平台的性能指标第34页
   ·角速度、角位置补偿量第34-37页
   ·横滚、俯仰系统的控制第37-39页
   ·方位系统的控制策略第39-41页
   ·方位系统仿真第41-46页
   ·智能PID算法第46-49页
     ·传统PID算法作用第46-47页
     ·智能PID算法第47-48页
     ·智能PID控制算法的方位系统调试第48-49页
   ·俯仰系统、方位系统的伺服跟踪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6 方位系统的交流调速控制设计第50-57页
   ·交流伺服系统第50页
   ·交流伺服系统组成第50-53页
     ·交流伺服系统一般结构第50-51页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第51-53页
   ·硬件设计第53-55页
     ·方位系统硬件框图第53页
     ·执行元件的选择第53-54页
     ·D/A转化模块第54-55页
   ·方位系统控制策略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A 天线外形图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配电系统可靠性的研究
下一篇:批判与建构——试论西格蒙德·科克的“认知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