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机制解决职工持股问题研究
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职工持股概述 | 第9-15页 |
一、职工持股的概念 | 第9页 |
二、职工持股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9-11页 |
1.双因素经济论 | 第9-10页 |
2.劳动者主体论和劳动力产权论 | 第10-11页 |
3.其他观点 | 第11页 |
三、职工持股的法律特征 | 第11-13页 |
1.持股主体的特征 | 第11-12页 |
2.职工持股股份的特征 | 第12-13页 |
四、职工持股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 第13-15页 |
1.职工持股制度在西方国家发挥的社会经济功能 | 第13-14页 |
2.职工持股制度在我国的现实社会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职工持股模式评析 | 第15-21页 |
一、国外职工持股的实践 | 第15-16页 |
1.美国的“员工持股制计划” | 第15页 |
2.日本的职工持股制度 | 第15-16页 |
二、国外职工持股制度的共同特点 | 第16页 |
三、我国职工持股实践的发展概况及评析 | 第16-21页 |
1.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2.我国现行职工持股模式及评析 | 第17-21页 |
第三章 信托与职工持股的规范化运作 | 第21-34页 |
一、信托制度的一般原理 | 第22-29页 |
1.信托的概念 | 第22页 |
2.信托的法律特征 | 第22-28页 |
3.信托的灵活性 | 第28-29页 |
二、职工持股对信托的特殊需求 | 第29-30页 |
1.职工持股的分散性、阶段性特征对信托持股的需求 | 第29-30页 |
2.职工持股的长期性特征对信托提出的需求 | 第30页 |
三、信托是解决职工持股的有效途径 | 第30-34页 |
1.解决职工持股的主体问题 | 第30-31页 |
2.解决职工持股中购股资金问题 | 第31页 |
3.信托在职工持股的管理与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 第31-32页 |
4.股份转让、继承以及预留问题的解决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职工持股信托模式的构建 | 第34-47页 |
一、职工持股信托中的当事人 | 第34-37页 |
1.委托人的选择 | 第34-36页 |
2.受托人的选择 | 第36-37页 |
3.职工持股信托中的受益人 | 第37页 |
二、职工持股信托计划的实施 | 第37-43页 |
1.职工持股投资信托 | 第38-39页 |
2.职工持股管理信托 | 第39-43页 |
三、职工持股信托的建立、解除及责任追究 | 第43-47页 |
1.职工持股信托法律关系的建立 | 第43-45页 |
2.职工持股信托法律关系的终止 | 第45页 |
3.信托法律关系终止后的责任追究 | 第45-47页 |
第五章 职工持股信托机制的法律保障 | 第47-54页 |
一、职工持股信托中职工的股东资格问题 | 第47-48页 |
二、职工持股信托的登记问题 | 第48-49页 |
三、职工持股的股份来源问题 | 第49-50页 |
四、职工持股股权转让问题 | 第50-52页 |
五、税收激励问题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声明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