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率与土壤氮素供应能力及其流失风险的影响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9页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第14-17页
     ·水稻对氮素吸收转化第14-15页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因素第17页
   ·水稻土壤及土壤渗滤液中的氮形态第17-19页
   ·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离子树脂(膜)球法第19-22页
     ·离子交换树脂膜在氮素研究中的应用第19-21页
     ·离子交换树脂球测定法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水稻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第22-26页
     ·影响水稻土壤氮素流失的因素第23-25页
     ·防治水稻土壤氮素流失的技术措施第25-26页
   ·本文立题依据和技术路线第26-29页
第二章 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第29-41页
   ·引言第29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试验设计第29-31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31-32页
     ·数据处理第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第32-34页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第34-37页
     ·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第37-38页
     ·植株氮积累量与土壤无机氮含量的相关性第38-39页
   ·讨论第39-41页
第三章 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球研究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第41-52页
   ·引言第41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试验设计第41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41-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9页
     ·土壤树脂铵态氮和硝态氮交换量第42-46页
     ·土壤树脂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积累量第46-49页
   ·讨论第49-52页
     ·土壤树脂球铵态氮和硝态氮交换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特征第49-50页
     ·土壤树脂球铵态氮和硝态氮交换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0-52页
第四章 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土壤渗滤液氮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第52-64页
   ·引言第52-53页
   ·材料与方法第53页
     ·试验设计第53页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53页
     ·统计分析第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61页
     ·土壤渗滤液总氮浓度及不同形态氮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第53-55页
     ·土壤渗滤液各形态氮浓度第55-58页
     ·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第58-59页
     ·不同供氮水平对氮素淋失和水稻产量影响比较第59-61页
   ·讨论第61-64页
     ·土壤渗滤液中各氮素形态及其浓度变化特征第61页
     ·土壤渗滤液中氮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1-62页
     ·农田土壤水肥管理方式建议第62-64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4-66页
   ·主要结论第64页
   ·文章创新点第64页
   ·存在问题及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作者简历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续覆膜旱作及施用控释包膜尿素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下一篇:水稻氮、磷、钾肥料效应年间变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