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科书中信息技术素材研究
----以四个版本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2页 |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2.3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科书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4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5 信息技术与课标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6 小结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19-25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3.3 研究框架 | 第20-25页 |
3.3.1 研究框架及指标 | 第20页 |
3.3.2 概念说明及指标说明 | 第20-21页 |
3.3.3 统计说明及统计示例 | 第21-22页 |
3.3.4 整合频率 | 第22-23页 |
3.3.5 试研究 | 第23-24页 |
3.3.6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四个版本教科书中信息技术素材的文本分析 | 第25-52页 |
4.1 技术工具的比较 | 第25-30页 |
4.1.1 技术工具的整体比较 | 第25-26页 |
4.1.2 技术工具在各模块中的比较 | 第26-29页 |
4.1.3 技术工具比较结果 | 第29-30页 |
4.2 内容呈现的比较 | 第30-34页 |
4.2.1 内容呈现的整体比较 | 第30-31页 |
4.2.2 内容呈现在各模块中的比较 | 第31-33页 |
4.2.3 内容呈现比较结果 | 第33-34页 |
4.3 呈现环节的比较 | 第34-37页 |
4.3.1 呈现环节的整体比较 | 第34页 |
4.3.2 呈现环节在各模块中的比较 | 第34-37页 |
4.3.3 呈现环节比较结果 | 第37页 |
4.4 应用形式的比较 | 第37-42页 |
4.4.1 应用形式的整体比较 | 第37-38页 |
4.4.2 应用形式在各模块中的比较 | 第38-40页 |
4.4.3 应用形式比较结果 | 第40-42页 |
4.5 应用水平的比较 | 第42-45页 |
4.5.1 应用水平的整体比较 | 第42页 |
4.5.2 应用水平在各模块中的比较 | 第42-44页 |
4.5.3 应用水平比较结果 | 第44-45页 |
4.6 整合频率的比较 | 第45-47页 |
4.6.1 整合频率的整体比较 | 第45-46页 |
4.6.2 整合频率在各模块中的比较 | 第46-47页 |
4.6.3 整合频率比较结果 | 第47页 |
4.7 四个版本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定性分析 | 第47-5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 | 第52-5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5.1.1 技术工具的结论 | 第52页 |
5.1.2 内容呈现的结论 | 第52-53页 |
5.1.3 呈现环节的结论 | 第53-54页 |
5.1.4 应用形式的结论 | 第54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54-58页 |
5.2.1 技术工具的相关建议 | 第54-56页 |
5.2.2 内容呈现的相关建议 | 第56-57页 |
5.2.3 呈现环节的相关建议 | 第57页 |
5.2.4 应用形式的相关建议 | 第57-58页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5.3.1 研究不足 | 第58页 |
5.3.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