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气固湍动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1 绪论 | 第14-27页 |
·气固湍动流化床研究背景 | 第14-19页 |
·流态化现象及定义 | 第14-15页 |
·流态化的类型及其分类依据 | 第15-16页 |
·流化床的主要特征 | 第16-17页 |
·湍动流态化概述 | 第17-18页 |
·湍动流化床的工业应用 | 第18-19页 |
·湍动流态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起始流型转变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操作条件对流型转变的影响 | 第21-22页 |
·局部流动结构 | 第22-24页 |
·总体流动结构 | 第24-25页 |
·湍动流态化研究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2 实验装置和参数测量 | 第27-40页 |
·引言 | 第27页 |
·维气固流化床实验系统 | 第27-29页 |
·实验条件 | 第29页 |
·压力梯度测量 | 第29-35页 |
·压力和压差 | 第29-30页 |
·测量仪器及标定 | 第30-31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31-35页 |
·作原理 | 第31-33页 |
·使用方法 | 第33-35页 |
·局部颗粒浓度的测量 | 第35-39页 |
·局部颗粒浓度的常用测量方法 | 第35-36页 |
·测试仪器及原理 | 第36-39页 |
·测试仪器 | 第36-37页 |
·局部颗粒浓度的测量原理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总体流动结构的研究 | 第40-50页 |
·引言 | 第40页 |
·压力梯度波动标准偏差 | 第40-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压力梯度分布基本规律 | 第43-44页 |
·压力梯度标准差分布基本规律 | 第44-46页 |
·基于压力波动的从鼓泡到湍动的转变速度 | 第46-47页 |
·静止床层高度对转变速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局部颗粒浓度分布及其变化行为 | 第50-61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装置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局部颗粒浓度分布的基本行为 | 第51-56页 |
·不同高度床层截面上颗粒浓度的分布 | 第56-58页 |
·静床高度对局部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实验研究结果与数值模拟情况的对比 | 第61-72页 |
·引言 | 第61页 |
·数值模拟 | 第61-65页 |
·CFD及CFD的求解过程 | 第61-63页 |
·标准k-ε模型 | 第63-64页 |
·初始条件的设置 | 第64-65页 |
·模拟结果的分析与对比 | 第65-71页 |
·床层结构分析 | 第65-67页 |
·局部颗粒浓度的对比 | 第67-69页 |
·固相颗粒体积分布模拟与颗粒浓度相关性对比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与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93页 |
附录1 压力梯度和压力梯度波动标准差计算主程序 | 第81-83页 |
附录2 局部颗粒浓度计算主程序 | 第83-92页 |
附录3 主要符号表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