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27页 |
·以番茄为寄主的RNA病毒的主要种类 | 第8-9页 |
·植物本身的抗病毒性质 | 第9-12页 |
·水扬酸诱导的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 | 第9-10页 |
·植物的抗病毒性恢复 | 第10-11页 |
·dsRNA诱导的抗病毒性 | 第11-12页 |
·利用来源于病毒自身的基因或基因的调控系统来获得抗病毒性植株 | 第12-19页 |
·将病毒的外壳蛋白或核衣壳基因导入植物而获得抗病毒能力 | 第12-14页 |
·将复制酶基因导入植物获得抗病毒能力 | 第14-15页 |
·利用运动蛋白介导植物获得抗病毒能力 | 第15-16页 |
·利用核酶介导的抗性来得到转基因植物 | 第16页 |
·利用病毒的非翻译序列来获得抗病毒植株 | 第16-17页 |
·利用病毒卫星RNA介导的抗病性 | 第17-18页 |
·利用RNA干扰获得转基因植物 | 第18-19页 |
·植物的抗病毒基因和病毒的寄主因子基因 | 第19-22页 |
·植物的抗病毒基因 | 第19-20页 |
·支持病毒复制的寄主因子基因 | 第20-21页 |
·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 | 第21-22页 |
·真核生物的延长因子1A基因 | 第22页 |
·其他已发现的与病毒复制有关的植物寄主因子 | 第22页 |
·转基因植物的构建方法 | 第22-25页 |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 | 第22-25页 |
·基因枪轰击法 | 第25页 |
·花粉管导入法 | 第25页 |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遗传行为 | 第25-26页 |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当代植物中的整合与表达多样性 | 第26页 |
·外源基因在后代植株中的遗传多样性 | 第26页 |
·本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42页 |
·本实验所用细菌菌株、培养基及其它溶液的种类与组成 | 第27-31页 |
·细菌菌株与质粒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28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8-31页 |
·基因克隆及分子操作 | 第31-39页 |
·番茄总RNA的提取纯化 | 第31页 |
·番茄总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感受态细菌的制备 | 第32页 |
·质粒的热转化 | 第32-33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33页 |
·用三亲结合的方法向农杆菌导入目的质粒 | 第33-34页 |
·内切酶反应与连接反应 | 第34页 |
·cDNA的合成 | 第34-37页 |
·PCR反应 | 第37页 |
·凝胶电泳 | 第37页 |
·从凝胶中回收目的DNA片段 | 第37-38页 |
·Southern杂交 | 第38-39页 |
·转基因番茄植株的获得 | 第39-40页 |
·Flamingo-Bill外植体的制备 | 第39-40页 |
·用农杆菌感染外植体 | 第40页 |
·分化诱导 | 第40页 |
·转基因植株的生根诱导 | 第40页 |
·盆栽 | 第40页 |
·接种试验 | 第40-42页 |
·黄瓜花叶病毒(CMV)的保存 | 第40-41页 |
·接种转基因番茄 | 第41页 |
·CMV的枯斑寄主生物定量测定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2-67页 |
·番茄全长TTOM1基因cDNA的克隆 | 第42-52页 |
·番茄总RNA的浓度及质量 | 第42-43页 |
·TTOM1全长cDNA的获得 | 第43-52页 |
·转基因用TTOM1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52-55页 |
·TTOM1基因片段的获得 | 第52-55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5-59页 |
·将TTOM1反义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中 | 第56-58页 |
·将转化质粒导入农杆菌菌株中 | 第58-59页 |
·不同激素及其配比对番茄Flamingo-bill外植体分化效率的影响 | 第59-62页 |
·激素比例的确定 | 第59-60页 |
·用农杆菌感染外植体后的分化效率 | 第60页 |
·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与羧苄青霉素对农杆菌生长的影响 | 第60页 |
·Flamingo-Bill外植体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 | 第60-62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 | 第62-64页 |
·PCR鉴定 | 第62-63页 |
·转基因植株中的株系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63-64页 |
·转反义TTOM1植株的抗病性 | 第64-67页 |
·症状表现 | 第64-66页 |
·转基因番茄的病毒相对量 | 第66-6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7-71页 |
·番茄TTOM1基因 | 第67页 |
·转反义TTOM1基因的番茄抗CMV病毒的性能 | 第67-68页 |
·不同番茄外植体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附录: 实验中用到的仪器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