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在线大直径测量技术研究与误差分析
|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 ·大直径测量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大直径测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 ·大直径测量仪与同类研究比较 | 第11-13页 |
| ·传统机械测量方法 | 第11-13页 |
| ·近代光电子技术方法 | 第1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第15-22页 |
| ·系统的结构设计特点 | 第15-19页 |
| ·电控系统的设计要点 | 第19-20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20-21页 |
| ·系统解决的关键性技术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与数值分析 | 第22-36页 |
| ·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 ·数学模型的数值分析 | 第24-35页 |
| ·插值法 | 第25-30页 |
| ·逼近法 | 第30-35页 |
| ·两种方法比较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误差的产生与分析 | 第36-72页 |
| ·误差的基本概念 | 第36-41页 |
| ·误差研究的意义 | 第36页 |
| ·测量的定义与分类 | 第36-37页 |
| ·误差的有关基本概念 | 第37-38页 |
| ·误差的来源 | 第38-39页 |
| ·误差的表现及其分类 | 第39-41页 |
| ·随机误差 | 第41-49页 |
| ·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 第41页 |
| ·随机误差性质 | 第41-42页 |
| ·随机误差的评价 | 第42-49页 |
| ·系统误差 | 第49-53页 |
|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 第49页 |
| ·系统误差的种类 | 第49-50页 |
| ·系统误差的发现 | 第50-52页 |
| ·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 第52-53页 |
| ·本系统原理误差及其修正 | 第53-54页 |
| ·本系统的原理误差 | 第53页 |
| ·工件转速不均匀带来的误差 | 第53-54页 |
| ·公式计算带来的误差 | 第54页 |
| ·系统的误差分析与修正 | 第54-62页 |
| ·基准尺L带来的误差 | 第54-55页 |
| ·滚轮直径d带来的误差 | 第55-56页 |
| ·环境温度带来的误差 | 第56-57页 |
| ·后退距离l引起的误差 | 第57页 |
| ·角度α带来的误差 | 第57-58页 |
| ·数据采集电路延时误差 | 第58页 |
| ·车床主轴回转误差 | 第58-60页 |
| ·被测工件安装偏心误差 | 第60-62页 |
| ·未定系统误差 | 第62页 |
| ·误差的传递与合成 | 第62-70页 |
| ·误差的传递 | 第62-65页 |
| ·随机误差的合成 | 第65-68页 |
| ·系统误差的合成 | 第68-69页 |
|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合成 | 第69-70页 |
| ·本系统中系统误差综合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72-79页 |
| ·粗大误差 | 第72-76页 |
| ·粗大误差产生的原因 | 第72页 |
| ·粗大误差判别准则 | 第72-75页 |
| ·各种方法的比较 | 第75-76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6章 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 | 第79-88页 |
| ·VISUAL C++介绍 | 第79-80页 |
| ·图形设备界面介绍 | 第80页 |
| ·绘图类的开发 | 第80-82页 |
| ·使用的主要技术 | 第81-82页 |
| ·实现的主要功能 | 第82页 |
| ·数据处理模块的开发 | 第82-84页 |
| ·排序算法模块的编制 | 第82-83页 |
| ·莱以特检验模块 | 第83页 |
| ·罗曼诺夫斯基检验模块 | 第83页 |
| ·格鲁布斯检验模块 | 第83页 |
| ·狄克松检验模块 | 第83-84页 |
| ·绘图类的使用 | 第84页 |
| ·软件的运行结果 | 第84-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结论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附录A 常用分布表 | 第95-96页 |
| 附录B 实验数据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