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红星林业局不同泥炭类型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
1 前言 | 第1-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泥炭的概述 | 第9-12页 |
·泥炭的基本特征 | 第9-10页 |
·泥炭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 第10-11页 |
·泥炭的物理性质的研究 | 第10页 |
·泥炭的化学性质的研究 | 第10-11页 |
·泥炭酶的活性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外泥炭的研究状况 | 第12-18页 |
·世界泥炭资源分布 | 第12页 |
·世界泥炭的主要开发利用 | 第12-15页 |
·中国泥炭资源的分布 | 第15-17页 |
·中国泥炭资源概况 | 第15-16页 |
·泥炭资源储量及泥炭资源质量评价 | 第16-17页 |
·我国泥炭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向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特点 | 第18-20页 |
2 研究地区和研究方法 | 第20-39页 |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20-23页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地形地势 | 第20页 |
·地质与土壤 | 第20页 |
·气候 | 第20-21页 |
·植被 | 第21-23页 |
·土样采集 | 第23-24页 |
·土样的采集 | 第23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23-24页 |
·风干 | 第23页 |
·研磨过筛 | 第23页 |
·混合分样和储存 | 第23-24页 |
·试验测定方法 | 第24-39页 |
·泥炭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4-33页 |
·泥炭物理性质测定 | 第24页 |
·水分的测定 | 第24-25页 |
·灰分的测定 | 第25页 |
·挥发分的测定 | 第25-26页 |
·固定碳的计算 | 第26页 |
·有机质的计算 | 第26页 |
·pH值的测定 | 第26-27页 |
·全氮的测定 | 第27-28页 |
·水解性氮的测定 | 第28-29页 |
·全磷的测定 | 第29-30页 |
·有效磷的测定 | 第30-31页 |
·速效性钾的测定 | 第31页 |
·全钾、铁、镁、铜、锌、锰的测定 | 第31-33页 |
·酶活性的测定 | 第33-39页 |
·过氧化氢酶测定 | 第33-34页 |
·过氧化物酶的测定 | 第34-35页 |
·多酚氧化酶的测定 | 第35-36页 |
·蔗糖酶的测定 | 第36-37页 |
·淀粉酶的测定 | 第37页 |
·脲酶的测定 | 第37-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51页 |
·泥炭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39-47页 |
·泥炭物理性质的变化 | 第39-44页 |
·泥炭化学性质的分析 | 第44-47页 |
·有机质 | 第44页 |
·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 第44-45页 |
·pH值 | 第45页 |
·全N和碱解N | 第45-46页 |
·全P和有效P | 第46页 |
·全K和速效K | 第46页 |
·Ca、Mg、Fe及微量元素 | 第46-47页 |
·泥炭酶活性 | 第47-51页 |
·土壤酶与肥力指标 | 第47页 |
·酶活性的分析 | 第47-51页 |
·过氧化氢酶 | 第47-49页 |
·过氧化物酶 | 第49页 |
·多酚氧化酶 | 第49页 |
·蔗糖酶 | 第49-50页 |
·淀粉酶 | 第50页 |
·脲酶 | 第50-51页 |
4 结论和建议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