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旱选择回交导入系鉴定与QTL定位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3页 |
| ·水稻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抗旱性的形态结构特征 | 第13页 |
| ·抗旱适应机制 | 第13-14页 |
| ·水稻抗旱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抗旱水稻传统育种现状 | 第14-15页 |
| ·抗旱水稻QTL定位研究 | 第15-17页 |
| ·应用高代回交选择导入系进行QTL定位的研究 | 第17-19页 |
| ·高代回交选择导入系的构建 | 第17-18页 |
| ·选择回交导入系QTL定位的方法 | 第18-19页 |
| ·水稻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 | 第19-21页 |
| ·抗旱形态和生理特性QTL定位 | 第19-20页 |
| ·抗旱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 第20-21页 |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1页 |
| ·本文的总体设计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3-26页 |
| ·高代回交群体的构建 | 第23页 |
|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 第23页 |
| ·性状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 ·DNA提取及SSR基因型分析方法 | 第24页 |
| ·遗传连锁图的构建 | 第24-25页 |
| ·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6-74页 |
| ·高代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的表型鉴定 | 第26-39页 |
| ·亲本与导入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26-28页 |
| ·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28-31页 |
| ·产量及产量三要素之间的通径分析 | 第31-33页 |
| ·不同处理对产量和产量因子的影响 | 第33-36页 |
| ·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群体的优良导入系的抗旱表现 | 第36-39页 |
| ·抗旱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与效应分析 | 第39-74页 |
| ·株系内群体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 第39-41页 |
| ·单向方差定位结果 | 第41-47页 |
| ·主要农艺性状的QTL检测与效应分析 | 第47-70页 |
| ·不同群体灌溉与胁迫条件下性状差值QTL的检测 | 第70-73页 |
| ·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QTL | 第73-74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74-77页 |
| ·水稻高代回交导入系群体的性状表现 | 第74-75页 |
| ·QTL表达的环境效应和遗传背景效应 | 第75页 |
| ·卡方检测和单向方差分析共同定位到的QTL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作者简历 | 第88-89页 |
| 附录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