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前言 | 第16-19页 |
|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 第19-39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9-20页 |
| ·仪器 | 第19页 |
| ·试药 | 第19-20页 |
| 2 VACV的理化性质 | 第20-28页 |
| ·紫外吸收特征 | 第20页 |
| ·平衡溶解度 | 第20-21页 |
| ·温度对VACV溶解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 ·渗透压摩尔浓度 | 第22-23页 |
| ·引湿性 | 第23-24页 |
| ·溶液稳定性 | 第24-25页 |
|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 第25-28页 |
| 3 包衣材料Eudragit RS PO的理化性质 | 第28-36页 |
| ·基础理化性质研究 | 第28-29页 |
| ·干燥失重 | 第28页 |
| ·特性粘度 | 第28-29页 |
| ·热性能考察 | 第29页 |
| ·粉末松密度 | 第29页 |
| ·粉末休止角 | 第29页 |
| ·Eudragit RS PO游离膜性质考察 | 第29-36页 |
| ·溶度参数 | 第29-30页 |
| ·增塑剂的选择 | 第30-33页 |
| ·透湿性 | 第33-36页 |
| 4 小结 | 第36-39页 |
| 第二章 盐酸万乃洛韦微孔渗透泵片的制备 | 第39-61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9页 |
| ·仪器 | 第39页 |
| ·试药 | 第39页 |
| 2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9-43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0页 |
| ·含量测定方法 | 第40-42页 |
| ·专属性 | 第40页 |
| ·方法 | 第40-41页 |
| ·方法回收率 | 第41-42页 |
| ·精密度 | 第42页 |
| ·释放度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 ·方法 | 第42页 |
| ·释放介质的选择 | 第42-43页 |
| 3 微孔渗透泵片的制备方法 | 第43页 |
| 4 片芯处方的优化 | 第43-45页 |
| ·渗透压活性物质的选择 | 第43-44页 |
| ·阻滞剂的选择 | 第44-45页 |
| ·粘合剂的选择 | 第45页 |
| ·硬度对药物释放度的影响 | 第45页 |
| 5 以醋酸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包衣液处方的确定 | 第45-54页 |
| ·各因素对释放度影响的考察 | 第46-48页 |
| ·增塑剂用量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46页 |
| ·PEG-400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衣膜厚度(以增重率表示)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包衣液处方的优化设计 | 第48-49页 |
| ·包衣工艺的确定 | 第49-53页 |
| ·单因素考察 | 第49-52页 |
| (1) 喷雾速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2) 包衣温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 (3) 包衣锅转速的影响 | 第51页 |
| (4) 其他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包衣工艺的优化设计 | 第52-53页 |
| ·最佳处方 | 第53-54页 |
| ·批间重现性 | 第54页 |
| 6 以Eudragit RS PO为包衣材料包衣液处方的确定 | 第54-59页 |
| ·各因素对释放度影响的考察 | 第55-57页 |
| ·增塑剂用量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55页 |
| ·PEG-400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 ·衣膜厚度(以增重率表示)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包衣液处方的优化设计 | 第57-58页 |
| ·最佳处方 | 第58-59页 |
| ·批间重现性 | 第59页 |
| 7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三章 盐酸万乃洛韦微孔渗透泵片的释药动力学 | 第61-70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61-62页 |
| ·仪器 | 第61页 |
| ·试药 | 第61-62页 |
| 2 释药机制的探讨 | 第62-64页 |
| ·不同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同一物质为释放介质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同一渗透压摩尔浓度的不同物质为释放介质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 3 影响释放度的其他因素 | 第64-66页 |
| ·释放介质的pH值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溶出方法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65页 |
| ·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 4 释药曲线的拟合 | 第66页 |
| 5 初步稳定性 | 第66-69页 |
| ·考察项目 | 第66-67页 |
| ·外观与色泽 | 第66页 |
| ·含量测定 | 第66页 |
| ·释放度测定 | 第66-67页 |
| ·影响因素试验 | 第67页 |
| ·光照试验 | 第67页 |
| ·高温试验 | 第67页 |
| ·高湿试验 | 第67页 |
| ·加速试验 | 第67-68页 |
| ·留样试验 | 第68-69页 |
| 6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四章 盐酸万乃洛韦微孔渗透泵片狗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70-79页 |
| 1 仪器与材料 | 第70页 |
| ·仪器 | 第70页 |
| ·材料 | 第70页 |
| ·动物 | 第70页 |
| 2 试验与结果 | 第70-77页 |
| ·体内分析方法 | 第71-74页 |
| ·色谱条件 | 第71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71页 |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71-72页 |
| ·专属性 | 第72页 |
| ·最小检测限 | 第72页 |
| ·回收率 | 第72页 |
| ·精密度 | 第72-74页 |
| ·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74-77页 |
| ·给药与采血方案 | 第74-75页 |
| ·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 | 第75-76页 |
| ·非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 | 第76页 |
| ·相对生物利用度 | 第76-77页 |
| ·体内外相关性 | 第77页 |
| 3 小结 | 第77-79页 |
| 全文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