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去噪的非接触心电测量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 ·心电信号的测量 | 第11-12页 |
| ·心电信号的滤波方法 | 第12-15页 |
| ·非接触心电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非接触心电测量系统的设计 | 第21-28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心电信号的形成及各种参数 | 第21-22页 |
| ·测量系统的设计 | 第22-24页 |
| ·测量时的主要干扰因素 | 第22-23页 |
| ·技术指标 | 第23页 |
| ·系统设计 | 第23-24页 |
| ·电路部分的设计及要满足的要求 | 第24-27页 |
| ·电极采集信号的原理 | 第25-26页 |
| ·前级放大电路中的屏蔽层 | 第26页 |
| ·后级放大电路中的滤波部分 | 第26-27页 |
| ·电路中对电源的处理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 | 第28-38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主成分分析的介绍及应用 | 第28页 |
|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28-34页 |
| ·主成分分析的结构特征 | 第28-31页 |
| ·数据在主成分分析中的表示 | 第31-32页 |
| ·数据的降维 | 第32-34页 |
| ·主成分的定义、性质与求法 | 第34-36页 |
| ·主成分的定义 | 第34页 |
| ·主成分的基本性质 | 第34-35页 |
| ·主成分的求法 | 第35-36页 |
| ·样本协方差矩阵的估计 | 第36-37页 |
| ·信号与噪声子空间的估计准则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主成分分析去噪算法 | 第38-51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适合用 PCA 去噪的信号的特点 | 第38页 |
| ·主成分分析在信号去噪中的计算 | 第38-42页 |
| ·信号的数学表示 | 第38-39页 |
| ·主成分的提取 | 第39-41页 |
| ·主成分个数的确定 | 第41-42页 |
| ·动态嵌入方法及应用 | 第42-44页 |
| ·动态嵌入方法的应用 | 第42-43页 |
| ·DE 方法的计算 | 第43-44页 |
| ·主成分分析去噪算法的 MATLAB 仿真实验 | 第44-48页 |
| ·加入白噪声的算法仿真 | 第44-46页 |
| ·加入不同频率、不同幅值正弦信号的算法仿真 | 第46-47页 |
| ·标准心电数据加入白噪声的算法仿真 | 第47-48页 |
| ·幅值特性分析 | 第48-50页 |
| ·信噪比对 PCA 去噪算法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信号频率对 PCA 去噪算法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51-61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心电数据的采集 | 第51-53页 |
| ·人机交互界面 | 第51-52页 |
| ·数据采集及图形显示 | 第52-53页 |
| ·PCA 去噪在心电测量中的应用 | 第53-55页 |
| ·滤波前的心电图 | 第53-54页 |
| ·PCA 去噪算法的应用 | 第54-55页 |
| ·PCA 去噪与其它滤波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55-59页 |
| ·巴特沃斯低通与带阻滤波 | 第55-57页 |
| ·小波去噪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