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 公学的历史沿革 | 第9-12页 |
二、 公学的主要特色 | 第12-33页 |
(一) 独立自主的管理体制 | 第12-16页 |
(二) 培养精英的教育目的 | 第16-23页 |
(三) 优良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第23-28页 |
(四) 单性寄宿的办学模式 | 第28-33页 |
三、 公学特色形成原因探析 | 第33-45页 |
(一) 民间教育传统的强化 | 第33-35页 |
(二) 贵族情结的推动 | 第35-39页 |
(三) 人文主义精神的浸润 | 第39-43页 |
(四) 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底色 | 第43-45页 |
四、 公学特色的现实意义 | 第45-58页 |
(一) 改革重点中学,缓解舆论压力 | 第45-48页 |
(二) 创设适宜环境,促进私立学校的发展 | 第48-50页 |
(三) 提倡中学寄宿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 第50-53页 |
(四) 利用心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 第53-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