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 第10-30页 |
1.1 国际投资法的概述 | 第10-11页 |
1.2 国际投资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11-13页 |
1.2.1 国际投资法主体的类型 | 第11-12页 |
1.2.2 国际投资者的待遇制度 | 第12-13页 |
1.3 国际投资形式及运作法律制度 | 第13-20页 |
1.3.1 合资企业法律制度 | 第13-14页 |
1.3.2 合作经营企业 | 第14页 |
1.3.3 合作开采资源法律制度 | 第14-15页 |
1.3.4 外资企业法律制度 | 第15-16页 |
1.3.5 外资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制度 | 第16页 |
1.3.6 BOT投资方式的法律制度 | 第16-18页 |
1.3.7 外资并购企业的法律制度 | 第18-19页 |
1.3.8 外资投资性公司法律制度 | 第19-20页 |
1.4 国际投资保护的国际法律制度 | 第20-27页 |
1.4.1 双边投资条约的保护 | 第21-23页 |
1.4.2 多边投资条约的保护 | 第23-25页 |
1.4.3 国际投资的特殊法律保护 | 第25-27页 |
1.5 国际投资争议解决法律制度 | 第27-30页 |
1.5.1 国际投资争议的政治解决 | 第27-28页 |
1.5.2 国际投资争议的仲裁解决 | 第28页 |
1.5.3 国际投资争议的司法解决 | 第28-30页 |
第2章 国际投资立法的不足 | 第30-39页 |
2.1 现有国际投资立法体系的不足 | 第30-34页 |
2.1.1 缺乏全球综合性投资实体法公约 | 第30-32页 |
2.1.2 缺乏多边立法场所 | 第32-33页 |
2.1.3 投资立法与贸易立法的相互分离 | 第33-34页 |
2.1.4 缺乏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 | 第34页 |
2.2 近年来制定综合性国际投资实体法公约的努力及失败的启示。 | 第34-39页 |
2.2.1 经合组织制订多边投资协议(MAI)的背景 | 第34-35页 |
2.2.2 MAI核心内容的阐述。 | 第35-36页 |
2.2.3 MAI谈判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 第36-39页 |
第3章 WTO法律体系对国际投资法发展的推动作用 | 第39-44页 |
3.1 WTO法律规则体系与国际投资的关系 | 第39-41页 |
3.1.1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对国际投资法的影响 | 第39页 |
3.1.2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国际投资法的影响 | 第39-40页 |
3.1.3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国际投资法的影响 | 第40页 |
3.1.4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对国际投资法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 WTO法律规则体系对国际投资双边及单边法制的可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1 对国际投资双边法制的影响 | 第41页 |
3.2.2 对单边法制的可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WTO法律规则体系对国际投资的多边国际法制的可能影响 | 第42-43页 |
3.4 WTO法律规则对中国外资立法的影响 | 第43-44页 |
第4章 对国际投资法的设想 | 第44-52页 |
4.1 对国际投资法律体系的概述性探讨 | 第44页 |
4.2 统一国际投资法律体系的设想 | 第44-47页 |
4.2.1 组织法律制度 | 第44-46页 |
4.2.2 WIO的机构及其职能 | 第46-47页 |
4.3 国际投资法律体系中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第47-52页 |
4.3.1 关于国际投资体系的宗旨问题 | 第47-48页 |
4.3.2 关于国际投资体系的原则问题 | 第48-52页 |
第5章 中国外资法律制度的差距与完善 | 第52-63页 |
5.1 外资审批法律的问题 | 第52-54页 |
5.2 外资准入法律问题 | 第54-56页 |
5.3 外资待遇法律问题 | 第56-58页 |
5.4 外资退出法律问题 | 第58-60页 |
5.4.1 外资股权转让问题 | 第58-59页 |
5.4.2 外商投资企业清算、破产问题 | 第59-60页 |
5.5 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的完善 | 第60-61页 |
5.6 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投资比例的完善 | 第61-63页 |
第6章 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差距与完善 | 第63-73页 |
6.1 国有企业公司制度的改革 | 第63-67页 |
6.1.1 对国有企业范畴与作用的认识 | 第63-65页 |
6.1.2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 第65-66页 |
6.1.3 公司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 | 第66-67页 |
6.2 关于国有资本管理的构想 | 第67-68页 |
6.2.1 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体制改革的两个基本要点 | 第67页 |
6.2.2 建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个人责任制 | 第67-68页 |
6.3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第68-70页 |
6.4 完善少数股东权益的保护 | 第70-71页 |
6.5 完善企业并购中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 第71-73页 |
结束语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