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材料模型识别研究发展综述及现状 | 第12-14页 |
·非线性材料模型识别存在的难点 | 第14-15页 |
·进化思想的引入 | 第15-16页 |
·进化算法简介 | 第16-23页 |
·遗传算法 | 第17-19页 |
·遗传规划 | 第19-22页 |
·进化算法基本设计步骤 | 第22-23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2 材料非线性本构模型中参数的进化识别算法 | 第25-37页 |
·基本问题 | 第25-26页 |
·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26-30页 |
·问题的描述 | 第26-28页 |
·本构模型试验解的评价 | 第28-30页 |
·算法所需的数据 | 第30-31页 |
·算法的实施过程 | 第31-34页 |
·初始本构模型试验解群体的产生 | 第31-32页 |
·本构模型的进化 | 第32-34页 |
·算法的基本步骤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3 材料非线性本构模型结构和参数的耦合进化识别算法 | 第37-49页 |
·一种新的结构和参数耦合进化方法 | 第37-40页 |
·结构和参数的耦合描述 | 第37-38页 |
·结构和参数的耦合进化 | 第38-39页 |
·基于结构和参数耦合进化的模型识别 | 第39-40页 |
·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40-44页 |
·问题的描述 | 第42-43页 |
·本构模型试验解的评价 | 第43-44页 |
·算法的实施过程 | 第44-45页 |
·初始本构模型试验解群体的产生 | 第44页 |
·本构模型的进化 | 第44-45页 |
·算法的基本步骤 | 第45-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4 复杂力学系统经验分析模型得进化识别算法 | 第49-54页 |
·算法的基本思路 | 第49-53页 |
·问题的描述 | 第51-53页 |
·试验模型的评价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5 材料非线性模型识别可视化软件系统ERNMM | 第54-68页 |
·软件功能 | 第54页 |
·程序设计 | 第54-57页 |
·面向对象的类设计 | 第54-57页 |
·基于Windows 的可视化界面设计 | 第57页 |
·软件的并行设计思想 | 第57-66页 |
·RsmVPC 并行环境间接 | 第62-63页 |
·并行环境下的可视化编程 | 第63-66页 |
·ERNMM 的并行计算方案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6 复合材料非线性本构模型中参数的识别 | 第68-91页 |
·复合材料概述 | 第68-74页 |
·基本概念 | 第68-70页 |
·单层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70-71页 |
·层合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71-73页 |
·复合材料本构行为的特点 | 第73-74页 |
·试验背景 | 第74页 |
·基本问题 | 第74-75页 |
·算法的实施 | 第75-83页 |
·单层板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 | 第78页 |
·算法准备 | 第78-79页 |
·本构模型的进化识别 | 第79-83页 |
·结果的验证 | 第83页 |
·结果分析 | 第83-86页 |
·小结 | 第86-91页 |
7 复合材料非线性本构模型结构和参数的耦合识别 | 第91-112页 |
·算法准备 | 第91-92页 |
·考虑剪切非线性的本构模型识别 | 第92-99页 |
·问题描述 | 第92页 |
·算法的实施 | 第92-94页 |
·结果分析 | 第94-99页 |
·考虑剪切和横向非线性的本构模型识别 | 第99-107页 |
·问题描述 | 第99页 |
·算法的实施 | 第99-102页 |
·结果分析 | 第102-107页 |
·小结 | 第107-112页 |
8 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的识别 | 第112-127页 |
·基本问题 | 第112-114页 |
·算法准备 | 第114-116页 |
·算法的实施 | 第116页 |
·结果分析 | 第116-117页 |
·小结 | 第117-127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