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火电厂优化控制系统概述 | 第1-21页 |
1 火电厂优化运行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 第9-21页 |
1.1 智能控制系统 | 第9-11页 |
1.2 优化软件的定义及分类 | 第11-14页 |
1.2.1 优化控制软件 | 第11-12页 |
1.2.2 优化管理软件 | 第12-13页 |
1.2.3 设备管理软件 | 第13-14页 |
1.3 Siemens公司的优化软件 | 第14-15页 |
1.4 Elsag Bailey公司的优化软件 | 第15-16页 |
1.5 ABB公司的优化软件 | 第16-17页 |
1.6 Bently公司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软件包 | 第17页 |
1.7 国内火电厂优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 第17-18页 |
1.8 应用前景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华能大连电厂WDPFⅡ控制系统概述 | 第21-29页 |
2.1 WDPF概况 | 第21-25页 |
2.1.1 WDPF的分布式全局数据库 | 第22页 |
2.1.2 WDPF系统结构特色 | 第22-25页 |
2.2 WDPF系统设置 | 第25-29页 |
2.2.1 通信网络 | 第25页 |
2.2.2 基本单元 | 第25-29页 |
第三章 SUN工作站编程及其UNIX环境 | 第29-33页 |
3.1 SUN工作站概述 | 第29-31页 |
3.2 X WINDOW概述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华能大连电厂运行优化监测系统设计 | 第33-49页 |
4.1 可控参数诊断模块 | 第33-36页 |
4.1.1 可控参数的目标值与设计值 | 第34页 |
4.1.2 可控参数模块基础功能模块 | 第34-36页 |
4.2 设备性能诊断 | 第36-41页 |
4.2.1 锅炉性能评估 | 第36-37页 |
4.2.2 空预器性能 | 第37页 |
4.2.3 凝汽器性能模块 | 第37-38页 |
4.2.4 给水加热器性能模块 | 第38页 |
4.2.5 高、中和低压缸效率 | 第38-40页 |
4.2.6 给水泵性能模块 | 第40页 |
4.2.7 风机性能模块 | 第40-41页 |
4.2.8 设备性能试验模块 | 第41页 |
4.3 系统硬件情况 | 第41-43页 |
4.3.1 总体布置 | 第41-42页 |
4.3.2 设备说明 | 第42-43页 |
4.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3-46页 |
4.4.1 过程窗口 | 第43页 |
4.4.2 数据点组态 | 第43页 |
4.4.3 数据采集 | 第43-44页 |
4.4.4 数据验证 | 第44页 |
4.4.5 历史数据存储 | 第44页 |
4.4.6 数据库报告编写器 | 第44页 |
4.4.7 画面生成器 | 第44-45页 |
4.4.8 组态维护工具 | 第45页 |
4.4.9 性能引擎计算库 | 第45页 |
4.4.10 工程单位转换工具 | 第45页 |
4.4.11 报告功能 | 第45-46页 |
4.5 预测性检修系统 | 第46-48页 |
4.5.1 基础分析 | 第46页 |
4.5.2 吹灰优化及效率 | 第46-47页 |
4.5.3 离线锅炉性能预测模型 | 第47页 |
4.5.4 离线汽机性能预测模型 | 第47-48页 |
4.6 系统网络结构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优化控制系统的具体模块设计 | 第49-65页 |
5.1 简述 | 第49-50页 |
5.2 性能测试 | 第50页 |
5.3 程序模块的执行 | 第50页 |
5.4 性能监测软件包的特色 | 第50-51页 |
5.5 程序模块说明 | 第51-65页 |
5.5.1 主模块(MAIN) | 第51页 |
5.5.2 定制模块(CUSTOM) | 第51-52页 |
5.5.3 杂项计算模块(TRBGEN) | 第52页 |
5.5.4 锅炉给水泵小汽机性能模块(BFPTRB) | 第52-53页 |
5.5.5 给水加热器模块(FEDHTR) | 第53-56页 |
5.5.6 汽机模块(TURBIN) | 第56-58页 |
5.5.7 凝汽器性能模块(CONDSR) | 第58-59页 |
5.5.8 汽机热耗模块(HETRTE) | 第59-60页 |
5.5.9 锅炉模块-热损失方法(BOILER) | 第60-63页 |
5.5.10 机组热耗偏差模块(UNHTRT)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